看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带你了解:科学家如何思考?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查尔斯•达尔文

小伙伴们好,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带来一本人物传记类书籍——《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本书由法国的安娜贝勒•克雷默著作,弗朗索瓦•奥利斯拉格绘图。

1809年,查尔斯•达尔文在英国的什鲁斯伯里出生。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大自然着迷。他对自己观察到的一切,尤其是昆虫,都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并收集了许多标本。

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比达尔文生活的时代早一个世纪。对于林奈而言,所有的瓢虫大致上都是一样的,有点像是巧克力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因此,他觉得瓢虫之间的那些细微区别无关紧要。

而达尔文缺不不这么认为!这些瓢虫虽然有共同的特征:都有六条腿、两条触须、一对膜翅、一对鞘翅,身体都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但是他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也需要认真研究,比如鞘翅上的不同图案、不同颜色是否有更重要的用途等。

1831年12月27日,22岁的达尔文登上了贝格尔号,开启了探索南美洲的海岸、考察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散落的岛屿的旅行。他将在船上共度1700多个日夜,虽然没有舒适的条件,但他曾说:乘坐贝格尔号远航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决定了我此后全部事业的道路。

贝格尔号每次靠岸,达尔文都会采集许多各种各样的标本样本:动物、植物、矿物、化石等。他把这些样本清洁干净,然后详细描述、贴上标签并妥善包装,再将它们用船寄回大英博物馆,以便专业人士能够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在达尔文30岁时,他又从之前见过的一片巴西丛林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种动物和植物,是如何在这么有限的空间里平衡相处的呢?

繁衍最慢的动物大象,经过740年到750年,第一对大象繁衍的后代活着的大约有1900万只,这真的不可思议!如果所有生物都不断的繁衍后代,即使以和大象一样慢的速度,那么在有限的空间里, 它们很快就要一个踩着一个了。

然而并没有!所以说,应该存在一种预防过度繁殖的机制,那是什么机制呢?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事实上,很多个体在进行繁衍以前就死掉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在大自然中看到过度繁衍的现象。

蚯蚓一直吸引着人类的关注。希腊人用蚯蚓治疗伤口,埃及人将蚯蚓视为神圣的动物,而在达尔文生活的时代,蚯蚓则被人们憎恶。但是达尔文从未这么想过,他觉得这些小东西是有益的动物,并且非常聪明。

因此,他经过大量实验与研究,才得出蚯蚓对大自然的贡献是:它们翻起土壤,挖出通道,使空气流入其中,让生命得以再次繁衍。它们吞食大量的泥土,不到50年的时间里,整个花园的土壤都要经过蚯蚓的消化系统。它们将动物的尸体和植物的残渣埋入土壤,让其在地下慢慢分解。它们消化落叶,将其变成一种自然的肥料——腐殖土。蚯蚓让大自然实现循环再生!

从观察瓢虫、登上贝格尔号去南美洲探索、研究物种的繁衍、到研究蚯蚓这几件事中,足以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总结一下就是:首先,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其次,需要用很多的热情和很多的耐心去构建理论体系。也就是说,需要构建一个逻辑思维体系及其规则(或法则),来解释已经观察到的现象,并预言人们尚未见过的事物; 最后,以上思考的结果一定要去和现实世界碰撞,才会有意义!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被“科学家”三个字所束缚了思想,禁锢了灵魂,因为只要你热爱并且喜欢去探索、观察、实验和研究让你好奇的那个问事物与问题,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是一名科学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带你了解:科学家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