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终有时——方糖第二期复盘

说来,这是第一次对外招募人员来参加我的方糖读书会,我很紧张。说实话,在写招募方案时,我觉得这是一件用语言难以描述的事情,只有参加了,才能知道适合与否,喜欢与否,可是我现在要写出来,试图打动别人来参加,对我好像不那么容易。而后续的招募的确一度让我比较灰心。

一直觉得周围人“读书人”已然不多了,事实就是放出去的招募方案的确有点石沉大海,回应的人寥寥,我质疑是不是我写的太无趣了?又或者是我用力太猛,反而吓跑了别人?很烦恼,虽然我已经有一些朋友说感兴趣,但是我希望能招来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我太希望能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拢在一起玩了。诸多疑惑挤在脑海里,让我感觉满满的“丧”。

图片发自App

某一个晚上,我躺着看朋友圈,一个同在马冉冉老师这里学习的姑娘,虽然她学的不是方糖,但她发的内容猛然点醒我:求而不得,不求反得。这句话,其中意味对我来说太多。我现在就在求的阶段,恰恰就是求而不得,我的心太急了,为什么这么急?因为我怕没人捧场,我怕做不下去,我怕我要宣布失败,我怕什么?说到底,我怕自己不行。从小都很好强的我,最讨厌面对就是这点。如果真做不下去,又当如何?不就是回归原来的生活。如果有人要来,即使就一个人,我就可以接着做,这又当如何?那就说明我可以继续坚持下去了啊,何况我已经招募到人了,只是没有招到预想的那么多罢了。所以我有什么可怕的?别人的眼光对我又有什么影响?totally 不是事儿。那个晚上,我真的感觉,一下就又充满力量,不得不说,更喜欢这样的自己,这样的状态。

第二期方糖读书会如约开始。

为己正名,这次用的是之前看北京“老方糖”宋晋老师复盘时的想法,在今天这个场里,你想成为哪个虚拟或者崇拜的人物?我将用这个名字称呼你,满足我们自己的全能自恋感。于是场里就有了陶行知、苏菲、海王的妈妈(简称海妈)、娜塔莎(黑寡妇)、海绵宝宝、沙僧和玉簪等等。预计十分钟的环节,可能我们用了半小时不止,我却觉得很值得,我看到有人在描述自己的特质,有人帮助分析并找到契合度高的人物形象,刚开始,我觉得我这个带领人快可有可无了,后来慢慢开始感受:带领人,不一定要走在最前面,或站在最高处,可以处在最底处,就静静地托起这里,享受彼此之间的流动。这就是方糖独特的自由性,带领人也可以有自己不想说话,安静相处的时候。

冥想依旧不喜欢提前准备过多冥想词,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就像自由书写在脑海里进行,但很奇妙的就是,节奏刚好,曲子刚好,引导语也刚刚好。行知告诉我,她不常进入冥想状态,但今天感觉很好,真的像朵云就浮起来,变轻了。我有点感动,在我的工作中,她是我的老师,可是今天,就是有共同爱好的“同龄人”。


图片发自App

共读,分享和回应,环节和环节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了,变成一个真正自由的交流场。苏菲多次说起爬坡,力量感,我后来思考这些词汇,何尝不是她自己的印证?在我看来,她就是一个勇敢的创业者,就是用自己的脚步一点点踩出通往未来的路,可能未来依旧不明晰,但真实地活在当下,做好当下,这就是勇敢和力量感。沙僧说起冥想的情境和共读后的感受,我可以感受到他此时的理性,但这种理性很温柔,甚至有点静谧感,同时也意味着他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他已经走在探索自己的路上了,愿意学习,愿意试错,某种程度上,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唯一不同的是,我现在更想用点感性去对待生活。我自己在读书会中,开始频繁地感受到:当聆听别人分享时,我脑海里会自动有画面,有词汇,哪里紧张,哪里又比较松弛。身体比思维更快地对这个场有感知。我也开始学着描述自己的感受,作为对叙述者的反馈,这是我的进步,在这个能量场里泡出的进步。

图片发自App

马上30的我,理想有很多, 把方糖读书会好好做下去算是个“新晋小生”。现在的我,如同苏菲,需要力量,一步一扎实地好好走下去,这个场会带着我们走向哪里我不知道,只要还可以坚持,那么我就希望一直走下去。

最后依旧深深感谢来参加的行知、海绵宝宝、苏菲、海妈、玉簪和沙僧,以及娜塔莎。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遇终有时——方糖第二期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