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别作正常的傻瓜》读后感

一、人对自己的认知是存在偏差的。主要表现为:

1. 证实偏差。人们通常很容易相信与自己固有观念匹配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正确的可能性为0.01%(《暗时间》)。比如,我原先就认为“兰兰真珠”的珍珠质量是非常好的,那么当我知道它家店铺里供货不足,我会认为是因为它们在选择时精益求精,而好的必然是少的;当我在小红书浏览到正向评价时,更加深此印象。对此,应用“证伪检验”来应对,即,在各平台搜索“兰兰真珠假货”等类似内容。而不该偏听偏信。

2. 过于自信。书中70%位置的10题,我认为自己做对的概率为70%(实际心里真实认为的更高,若不知这是测试的话),而事实上我只答对6题,正确概率为60%。可见,我也是过于自信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与老公对某个问题看法不一时,我应该认真听他表达意见,作出客观评价,而非主观地认为自己是一定正确的。

3. 适应性偏差。其实我也“惊奇”地发现,结婚、生小孩、产假,并不能给我带来持续的快乐。实际上“幸福感”、“持续的快乐”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是必须有持续不断的刺激的。放在物质上即,再好的手机、手表、电视,它们所能带来的快乐,不会一直存在直到物品消亡(如我的LV包)。故,在选择物质时,也应保持谨慎,避免因想象得太美好而作过多投入。相反,精神上的投入是值得的,相较物质而言,体验感消失得极慢,美好的精神享受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次深入的旅行(如瑞士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之行)、阅读一本好书,是值得投入的。(《暗时间》:买书永远不嫌贵,因为是投资,收益是长期的)

二、在经济学领域,“经济人”仅是完美的假设,而非事实,作为情绪与理性并存的人,通常情况下都做不到理性。相反,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的情绪大脑轻易战胜了理性大脑。(《暗时间》)主要表现为:

1. 设置“心理账户”,把不同来源的钱分划在不同区域,在使用它们时采用不同的决策。如,辛苦赚得的工资,通常慢慢花,意外得到的红包,可能一下子就作为“奖励”支付出去且不会心疼。事实上,工作得的一百元与红包得的一百元在使用价值上并无区别,它们的效用是一样的。因此,要认识到心理账户误区的存在,因为认识到误区的存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 效用、比例不应该被过多地作比较。如,花10分钟能从6600元还价到6550元和花10分钟能从100元还价到50元,对我来说都是节省了50元的开支,这从绝对值上看是无区别的,不能因为这50元占原价格的比例不同而只愿在后者花10分钟,不愿在前者花10分钟。

3. 沉没成本误区。沉没成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不论是感情、购物前期投入,还是投资,事实上都不应该由沉没成本来决定当下的选择。因为无论投入多少,沉没,顾名思义已是过去,再惋惜也已经来不及了。当下应当分析的是当下投入时间、精力、金钱与未来能获得的收益。故,“一个好的投资者应该是没有记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9《别作正常的傻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