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6

-0-

有一种观点:即使人们常说“过程大于结果”,但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就是很徒劳啊。


-1-

诚然,一件让人付出了极大努力的事情以“失败”告终,确实容易让人感到不值得。

那一件失败了的事情还有意义吗?

我们如何定义失败?

根据网络上的定义,“失败”在这里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就是在一件事情中,结局与预期的目标不相符。

是什么样的事情?

比如对学生而言,很有可能是一场考试——小到课堂上的测验,大到高考研考。


-2-

我们对于“失败”对象的选择,往往取决于观念上对其赋予的重要程度。

我们很少为高中里的一次小测验的成绩不理想而痛哭流涕。因为我们知道,和高考比起来,这实在无关痛痒。它既无法代表我们以后还会失败,也不会影响我们依旧对理想院校的追求。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认为一件小事的不达预期对我们的未来目标不构成威胁,我们便不会浪费过多情绪在上面。


-3-

那如果是大事呢?

什么又是大事呢?

比如高考?


你可能会说,高考如果失败了——有着985的水平只考到了偏远211,有top211的水平只和本一线擦边——那就去不了好的学校,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好的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高生活水平的保障,由此恶性循环下去,人生一片灰暗。

好像挺有道理。高考失败了,确实代表与预期的学校无缘了。

但去不了好的学校,就一定代表找不到好工作吗?完全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了吗?

如果考研呢?多做实习呢?多在校内校外积累项目经验呢?多学点职业技能呢?甚至自己积极思考寻找创业机会呢?

真的没有路了吗?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本可以不这么辛苦,我本可以有更好的路。

确实。但不理想的结果已成定局,沉湎失败于事无补。我们此时能做的就是及时止损,为将来和长远的目标一点一点地累积可能性。

过去的一切只该成为反思的来源,而不是被拿来掂量自己“本可以得到多少”。

高考的确不是小事,但它依然可以有别的参考对象。

它也许会持久地对我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和更远的目标比起来——如毕业后长达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我们依然有无数种可能,我们依然有努力的余地。


-4-

我们漫长的一生中会经历无数事件,有大有小,有成功有失败。

我们可以把一件事情的终止状态看作结局,贴上成功或者失败的标签。

但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过程,是漫漫长路上的一个片段。只要我们依然在前进,它就不是结局。


不过可能有人会说,在公司业务中,一场谈判失败就是失败,达不成合作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这也只是无数次合作机会中的一个而已。纵然它再重要、再令人惋惜,也无法一票否决未来的无数种可能性。

我们无从认定,假以时日不会再有同等甚至更好的机遇;同样也无法保证,即使这次成功了,未来的发展会永远比当下的“失败道路”好。

人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一个微小的决策都可能有未知的影响,眼前的一切都不能保证下一步的走向,我们又有什么必要为一时的处境过分劳神呢?


-5-

照这样讲,是不是失败不必要烦心,成功也不值得喜悦,因为也许明天就会逆转直下?

也不是。

成功的当下自然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得到了自己希望的结果(或者当作过程中的片段),能力得到了证明。

但在此之后,我们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回到了相对平等初始的状态。

一切又和从前一样了——我们手握一些或坏或好的资源,身处一个或负面或正面的环境,有一个对未来或模糊或清晰的勾勒,然后一步步前进,迎接下一个“成功”或“失败”。

无论短时的成败与否,都会开启一个新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来,它们是等同的。


因此,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坦然地面对和接受就好了。更重要的是重振旗鼓,踏上新的旅途。


我们没有理由保证任何人永远一帆风顺,但我们能努力在自己拥有的资源中将价值发挥到最大。


除非死亡,否则永远在路上。



2020.04.26 08:53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