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神焦虑者的自救——读弗洛姆《为自己的人》1

承认自己是一个精神焦虑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期间心灵经受的磨难很难用三言两语讲述出来,但是我依然想将自己这二十年来心理的变化梳理出来,单凭我自己是无法用清楚明白的逻辑线将它串联起来的,尤其在我的思想还处在较为混乱的时候。在这样的状态下,我有幸读到了弗洛姆的《为自己的人》这本书,它给我以启迪,更给了我莫大的勇气,让我承认我的人格的确是有缺陷的,并且愿意积极的面对的这一缺陷。于是我想按照这本书的逻辑顺序,加入自己的经历,写下我的自我改变的笔记,结果尚不得而知,这是一个开始,并且是一个理性的开始。

弗洛姆在第一章中借由柏拉图《普罗泰戈拉》中关于传播知识的一段论述做为开篇,这段论述现在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提出应对那些叫卖或者传播知识的人加以警惕,他们与赞美所售货物的商贩并无不同,甚至比他们更危险,因为他们贩卖的货物要装进人类的灵魂。

读完这段话,我想起了《圣经》当中那句告诫,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想想当今大行其道的一种致富方法——知识变现,是否有那样多的人真的可以成为别人的导师,即使是在他最擅长的领域,我不得而知,但是“知识输出”确实已经变成一项产业,一项造富产业。那些动辄10万+阅读量的文章,那些有着百万粉丝的大V,他们传播的知识和价值观确定无疑的在影响着许多人,对于装进脑袋里的粮食应和吃进嘴巴里的食物一样小心。很多时候我们读完这些文章,不会变得更好,却变得更加焦虑,因为觉得自己实在差的太远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这差距的标准究竟是谁制定的?

30岁之前挣到100万,就是人生赢家。这样类似的标题在那些文章中很多,弗洛姆在书中也对物质给予的人类进步进行了肯定,但是他提出了一个对于现在很多人依然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现代人心神不安,并且越来越困惑。他们努力工作,不停奋斗,但却朦胧意识到,他所做的努力都是无用的。人类做了许多努力、发明了许多的机器来征服自然,却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了自己创造出的机器的奴隶

。这一现象在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个因为枯燥的拧螺丝的工作最终精神失常的可怜人,也许初看时觉得那不过是电影的艺术夸张,但是现在每每看到那些年纪轻轻就因癌症而失去生命的人,我却有种困惑,是谁规定我一定要这样活着?不能够挣到50万或者100万,就是loser。

弗洛姆对这样一种现象最终导致的结果也给出了明确的判断,即人对人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创造性的释放和运用人所具有的巨大能量茫然无知。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了许多道理,赋予了许多责任,可却没有谁告诉过我们,该怎样正确的生活,怎样成为自己。弗洛姆指出,人的目的就是造就自己,并且达到这一目的的条件就是:为自己的人(for himself)。

很多时候生活仿佛是最重要的东西,有些时候仿佛又是最不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为了生活做一切事,吃尽苦头也再所不惜。有时我们又为了某些东西可以全然不要生活,只是一门心思的向前冲。因为没人教过我们生活是什么,仿佛我们天生就会,像是本能一样根植在身体里,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从生活里得到乐趣,他们勤奋努力,他们精明能干,他们永不放弃,他们牺牲奉献,可是为什么他们不快乐?他们都按照权威制定的准则前行,但是为什么要按照这准则前行他们从没问过,因为旁人都是如此一生,没什么不好,但是也没什么好。

人,该了解他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精神焦虑者的自救——读弗洛姆《为自己的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