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折断的翅膀》:那纯洁无瑕的爱情

与纪伯伦相遇大约是在两年前。那天在多伦多的一个书店中闲逛,一本黄色封皮的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书名叫《先知(The Prophet)》。我翻了几页就喜欢上它的优美文字了。但我当时还不知道书的作者是何方神圣,而且我基本不买实体书,一般都是先从图书馆借。如果一本书值得多次翻阅,反复品赏,或者是工具书,我才会决定购买,并且一般只购电子书。

后来在图书馆借到书后,才发现书的作者是纪伯伦。因为当时还在看其他书的缘故,这本书粗粗看了一遍,借书期限到了后,就还了。

两个月前,当当读书网春节做促销,好像是买够100元以上有打折,当时其实是要买一本叫《夜航船》的书,为了凑够100元,我买了卡夫卡的文集和《纪伯伦全集》(译者李唯中先生)。《夜航船》看了几页就没看了,卡夫卡的书也只看了小部分觉得写得太絮絮叨叨,纪伯伦的书则让我爱不释手。

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的一个基督徒家庭,多才多艺,是诗人、演说家,还是个天才的画家。

《被折断的翅膀》写的是一个十八岁青年的初恋故事,是个悲剧。故事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我”去探望父亲的一个老朋友法里斯老人,与其女儿塞勒玛相遇,两人一见钟情。法里斯是个富翁,却不得不屈服于权势,把女儿嫁给大主教的侄儿,拉开了爱情悲剧的序幕。请恕我不把整个故事情节简述。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多次阅读的书,我不想影响你的读书体验。过多的情节透露在我看来是对一本好书和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在纪伯伦笔下,万物有了生命,各种情感有了灵魂。白昼可以叹息,夕阳可以留下吻痕。他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塞勒玛的美,这也勾画出了自己心中初恋情人的形象:

“塞勒玛的美不在于她那一头金发,而在于金发周围的圣洁光环;她的美不在于她那玫瑰色的双唇,而在于唇间溢出的密糖;......塞勒玛的美不在于她那完美的体形,而在于她的灵魂高尚得像是一柄盛燃的白炽火炬,遨游在大地与无尽天际之间。塞勒玛的美是一种诗情画意,我们只能在高雅诗篇、不朽的画作和乐曲中才能看到她的影子。”

《被折断的翅膀》于1912年出版,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M. E. H.”。出于好奇,我开始寻找谁是M. E. H.,没费多大力气我就找到了。它是纪伯伦的终身好友及恋人玛丽(Mary Haskell)的名字的简称。

1904年纪伯伦在美国波士顿办画展时与玛丽相识。玛丽是一个女子学院的院长,比纪伯伦大10岁。玛丽为纪伯伦的才情所震憾,资助他到巴黎深造。纪伯伦也为玛丽的善良所打动,并爱上了她。1926年53岁的玛丽嫁给了一个公爵。纪伯伦终身未娶,并于1931年去世,在遗嘱中他把自己的所有画作与收藏都送给玛丽。

在《全集》中收集了纪伯伦与玛丽间的来往信件和玛丽的部分日记。在日记和书信中我寻找他们俩有情人未成眷属的原因。

在玛丽的日记中我找到了答案。1911年4月15日,纪伯伦到玛丽的住所向玛丽求婚,玛丽回复他道:

“我决不考虑结婚之事,哪怕我如饥似渴的心灵结婚。我不属于你。我爱你,但我的纯真之爱不允许我毁坏你的前程。”

在日记的最后,她写道:“我多么幸福......我做出了牺牲,然而这牺牲使我更亲近了!”

她知道她不是纪伯伦心目中完美的爱人,但却也假设人世间会有纪伯伦所描绘的仙女般的恋人,而这个恋人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纪伯伦的身旁。现实是这个仙女并没有出现。

而纪伯伦也许也因为经济拮据,期盼玛丽能找到一个富有的如意郎君,没继续向玛丽发动求婚攻势。

在玛丽结婚后,纪伯伦写给玛丽的信件明显少了,信的语气也变成了对一个朋友的口吻。在1931年他在纽约带病工作,完成了《大地之神》一书,但在他给玛丽的信中一点不提自己的身体状况。

纪伯伦和玛丽的爱情正如《被折断的翅膀》,是个悲剧。但两人互相为对方做出了牺牲,这个爱情本身,却显得无比纯洁和高尚,人间罕见,就如纪伯伦的梦幻情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折断的翅膀》:那纯洁无瑕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