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为何读书?—— 晨读感悟《当图书进入战争》

我非常赞赏和感激,今天是我在一洋晨读听到的第80本书:《当图书进入战争》。

伴随着可口可乐在二战结束后风靡全球,美国的出版行业随之将触角伸到世界各地,美国图书自此在全世界畅销。

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霸主,在头把交椅的位置上稳坐多年,原因是它在打赢一场政治战争的同时,赢得了经济战争和文化战争的胜利。

文化的属性像水。

太平年代普通人看待文化,仿佛只起到装饰作用;但每每到危机关头,文化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这就如同平日里喝水,仿佛只是一种惯性;到了身体面临极度考验,方真正体验到水是生命的源泉。

二战中,美国士兵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都在读军供版图书。

读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战争对士兵带来的精神摧残,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斗志,更于危难中蓄蕴了深厚的精神力量,为日后的喷薄而出奠定了坚强的基石。

想到了日本侵华时,以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西南联大,在师生们一路踩着战火硝烟的西行之路上,每到一处,只要能有一方之地,户内户外,能容下数十人之处,就是老师们上课的地方。

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风雨飘摇之际,西南联大前后共存8年11个月,毕业3882名学生。从中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71为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厚而优质的人才供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回忆历史,并未体味苦难,而是攫取在苦难中威武不屈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让华夏儿女沿着数千年来先祖们以血泪铸就的文脉继续前行,代代传承……

一个国家的衰亡,从文化的衰亡开始;一个国家的兴盛,从文化的兴盛开始。读书之于个人成长乃至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希望在我神州大地,处处响彻读书的朗朗之声;希望在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宁静致远的读书会;希望通过一洋晨读的带动,更多的中华儿女每天读取一本书的精华……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持续兴盛而矢志不渝地读书……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我为何读书?—— 晨读感悟《当图书进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