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二月二

                  文/苏忠学

      热闹喜庆的春节,元宵节过去了,人们也逐渐从节日的气氛中走了出来,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来,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来到了我们小时候盼望的吃上美食的节日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无义媳妇发了愁”是在我们当地流传了几代人的一句顺口溜,所以二月二也被叫做“龙抬头”

        二月二在我们古郊是一个传统节日,小的时候在我们当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坐油锅,做上一顿让全家人大饱口褔的胡角、油饼和黏糕,大人、小孩都期盼这一天的到来。特别是还处于孩童的我们更是每天掰着手指头对二月二的到来做着倒计时,有了对节日的期盼感觉每天的日子都是新鲜的,都充满了欢乐。其实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节日的由来不懂得多少,心中只知道过年过节能有好吃的,所以对节日习俗也懒得去问。

      我们的孩童时代生活比较贫苦,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样赶上了幸福的好时代,好的食品都吃腻了,对食物没有了新鲜感,各种叫不来名字的食物在家里伸手就可以摸到。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听说过巧克力,不知道冰箱长啥样,没有见到过牛奶。南方的水果,如香蕉,橙子听也没有听说过,更不要说吃了。那个年代一过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人们的一日三餐也就恢复了往常,玉米饭和玉米窝头成了人们的主食。精打细算好多人家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平时很少能吃到零食,即使家中有少量的饼干,糕点大人也要收藏起来以便往后看个病人或者串个亲戚时的礼品,孩子们能吃到也是很少量的。

      二月二有一个传统的习俗撒青灰,也叫撒蚰蜒。听大人们说是为了防止蚰蜒钻进的耳朵闹出病来。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个驱逐蚰蜒的方法起不起作用,反正为了二月二的美食,大人的话我们每孩子都是言听计从,积极性也挺高的。左手拿一个碗,里面装满青灰,青灰就是烧柴做饭时落下的灰。抓起一把青灰沿着房屋四周的墙跟左右摆动右手不停地把青灰均匀地撒下,一边撒,口中还得不停地念着像女人上庙求神拜佛一样时的咒语:“蚰蜒蚰蜒不出来,二月二担上盒来喂你来,你不要想往人耳钻,护佑我们全家大小都平安。”这样的“咒语究竟有没有你用谁也不知道,只是从心里寻求一种安慰罢了。

      二月二吃胡角、油饼和黏糕是过好节日最为重要的一项,家中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把节日过好,不能亏待了孩子们对美食的企盼。为了过好这个传统节日,提前几天,各家的大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把黄玉米粒用开水煮透,黏米用水泡透,到碾盘上把玉米和黏米碾细,过箩做成黏米粉,做胡角和黏糕的第一道工序就算完成了。二月二一大早各家的主妇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先是把黏面用水和成团子上笼蒸熟,作为做胡角和黏糕的食材。然后把事先煮熟的红豆捣细作为包胡角的馅料,为了使馅料有甜味,煮红豆时要放上些干胡萝卜丝作为甜味剂使用。那个年代白糖短缺,农民家庭很少有买得起白糖,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胡萝卜干丝成了那个年代我们农村人的白糖和红糖的代用品。包胡角需要一定的技巧,女人纤细的手指包上的胡角边缘上有像螺纹一样的条纹,看着像一件件艺术品。这样做成的胡角下到油锅不怕煮破散出红豆。黏糕做法简单,是用蒸出来的黏面用刀切成簿片下到油锅煮熟就好了。做油饼事先要做上点小米饭,然后和面粉和在一起,撒上些炒熟了的花椒仁拍成饼状下到油锅煮熟。三种食物要在一个上午完成等待着全家人中午共享美食。做油煮食物要的是耐心,要的是厨艺。好的厨艺做出来的胡角、油饼和黏糕色泽金黄,黄里透着红,红里透着香,看到它食欲倍增,很是诱人。

      二月二这天上午家家户户烧起了油锅,油香扑鼻的味道从各家各户的门缝、窗户上挤了出来,随着空气的流动,弥漫在了村庄的大街小巷和村庄的上空,整个村庄都被诱人的香气笼罩其中,香气增加了节日的气氛,也成了我们这代人对那个年代的一种记忆与怀念。

      对于还是孩童的我们,坐在教室里,心中总是被中午的美食所吸引,学习也不够专心,总想着放学的时间快点到来。当放学的钟声响起后,老师说:“同学们放学了。”一个个像离了弦的箭,飞快跑向家中。当我到家时看到母亲做的色泽金黄的胡角、鼓鼓的油饼和片片椭圆形的黏糕时就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拿起来吃,母亲说,先去给老爷嗑了头再吃。逢年过节敬神是多数人家的习惯,我们家也不例外,只要是家里有好吃的时候总忘不了先要给神仙敬上。然后大家才能开饭。当端起饭碗吃着母亲亲手做的甜中透香的胡角,松软可口的油饼和又甜又黏的黏糕,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崇拜,总感到母亲做的饭是天底下最好的,总也吃不腻,我们也享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二月二家中做的胡角等食品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给长辈送上些,作为子女对长辈的尊敬。曾记得我十岁左右时,二月二过后的第二天母亲准备了一小篮子的胡角、油饼和黏糕让我给三里之外的姥姥送去,当走到离姥姥家还有将近五十米的距离时,篮子断了,胡角、油饼也撒落在了地上一些,有人看到后立即告给了我姥姥,姥姥得知后迈着一双走不快的小脚,脸上带着慈祥和喜悦的笑容朝我走来,在姥姥的协助下我来到了姥姥家中,姥姥也为给她送来的食物异常开心。

      我们上学的年代,老师作为知识文化传递的使者很受农村人的尊敬,特别是学生家长对老师更加关爱。不像现在工作在农村里的老师时不时的还要受到一些学生家长的刁难和指责。在我们当地一年有两次吃胡角、油饼和黏糕的节日,一个是二月二,另一个是十月十。这两个节日里部分学生家长要给老师送上点胡角和黏糕,以表达对离家在外工作,培育孩子成长老师的尊敬。1978年我参加教师工作,来到了离家五里地的一所学校,学校是一所联办学校,离最近的村也有二里地,处于四个村庄的中心。1979年的二月二午后我还在午休,就听到有学生在门口喊报告,当我打开门时,有十几个学生手里各拿着一个纸包,学生进去后,把纸包放在了桌子上,学生们都说老师,过节了,我们父母亲让给你们送来些胡角,黏糕。我向同学们不停地说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的父母亲!学生走后,我们把纸包打开,有胡角,糖糕、黏糕、油圪麻等平日里很少吃到的食物。随后的一两天里还有学生陆陆续续地送来他们家里的胡角黏糕。够我们四五个教师吃四五天。想想那个年代师生关系要比现在融洽多了。

      二月二过后,一年中的春耕就要开始了,忙碌的农民没有多少时间在食物上花更多的时间了,对于全家人共享美食的机会要等到三个月过后的五月初五端阳节了,二月二也成了我们这代人对童年一种美好的回忆!

    二0二一年三月十三日写于晋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是一年二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