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逐渐对外开放,我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交流逐渐增多,交流的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但是随着之而来的西方社会地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1]。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以及世界观等等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国学文化在和世界文化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受到挑战,一些我国的优秀的文化以及传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腐化。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来说,国学文化对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降国学文化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为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等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国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应该注意的事项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国学作为研究我国转筒文化的学科,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将国学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加以应用,但是要重视一些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国学文化的作用。
(一)应该重视现行教育和隐形教育的融合
在教育中,显性教育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利用各种相应的教育手段,在各种教育场所。有组织的、公开的、直接的以及有意识的进行的有形教育,一般来说,显性教育多采用课堂教育、讨论学习等等形式来进行[2]。而隐形教育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在平时营造的学习环境、活动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等,这种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无形的以及间接的教育。具体来说,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应用国学文化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课堂教育以及一些宣传活动的功能,将思政教育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要在适当的时间和时机进行一些场景设置,营造出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显性教育和隐形两者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應用国学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握好其中的结合点,将国学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和发展。
(二)应该重视课堂教育个社会教育的融合
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课堂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主要的教育场所。其中课堂教育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堂的时间以及空间,集中所有的教育人员、精力等等来实现教育,这一优势使得课堂教育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的直接教育,教育效果能够迅速的显现出来。而社会教育相对于课堂教育,它的优势是实践性很强,教育情景真实的优势。因此,在将国学文化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两者各自具有的优势,避开其中的缺点。具体来说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的使用课堂教育集中学生、教师、空间以及时间来进行理论上的灌输和输出,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真实性的教育,是大学生亲身体验其中,感受国学文化。比如,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再课堂中灌输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参观和体验一些革命纪念馆、基地等等,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爱国主义。
(三)应该重视示范和实践的融合
一般来说,教育者要比受教育者的实时水平高,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一般是宣讲者和示范者,而受教育者是接受者和实践者[3]。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仅要在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的灌输,还需要做到亲身示范给受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师不仅仅要将知识输送给学生,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榜样和示范,以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和引导学生。另外,将国学文化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实行。比如,教师在课堂中讲授了诚信,就必须要在实际的生活中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深切的感受诚信。除此之外,在者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两者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国学文化的作用。
(四)应该重视引导和循序渐进的融合
将国学文化造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进行应用,将果醋额文化融于思政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首先,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还是学校教师层面都需要充分的发挥出国学文化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在思想以及行为上进行积极的引导,是国学文化能够快速的和社会主义相适应、相结合,是大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认知国学文化和践行国学文化。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国学文化的应用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要循序渐进,在此过程中逐渐渗透、逐渐深入[4]。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不能强行让学生接受应该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序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养成爱国精神。另外,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类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引导的基础上,逐渐使这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国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的有效路径
国学文化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需要更方面的力量进行合力,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国学文化的功效。
(一)加强高校国学文化的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在如今这个物质十分丰富的时代,高校必须要建好上层建筑,具体来说就是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有效的制度来满足当前思政教育对管理以及纪律方面的精神需要,使国学文化能够和目前创新相融合,以应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十分重视国学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宣传,不断的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标准。在高校的文化建设中,主要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给予时代的发展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来确立办学理念,明确国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看清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找到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二是高校要有弘扬国学文化的概念,肯定国学文化的重要性,确保国学文化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出主导作用。三是要不断的提升教师以及学生的思想水平,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诚实守信、勤劳务实等等价值观念要融入到校训中,使国学文化能够在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的影响。
(二)提升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思想水平
在任何的教育中,教师都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是如此,高校只有不断地提升教师地国学文化教育才能够使教师应对未来地挑战,并抓住挑战中存在的机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成绩[5]。另外,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是直接受到起思想水平的影响的,在思政教育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国学文化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如果教师队伍有着很高的思想文化水平,那么就会使教师通过各种的方式或者渠道来提升自身,拓展自身的眼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除此之外,在提升的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思想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要对国学文化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和应用,并结合这些国学文化,形成自身的内部文化,提升教师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利用自身的文化底蕴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将国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育中
就目前来看,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通常是两门课程作为公共义务教育课程,但是国学的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导致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的教育抛弃了历史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有高校将传统文学作为了高校的公共必须课程,逐渐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将国学文化融入到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国学文化。尤其是在一些历史文化课程中,高校应该让学生学习全面的文化基础课程、政治课程、社会课程、哲学课程等等。另外,在目前,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能够给与他们直接的好处,认为国学文化使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将国学文化深入的渗透到自然科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利用国学文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人文方面的关怀,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