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或者看过太多关于“智商”、“情商”的书籍,一个人只有智商或者只有情商,都不能成为一个完人,甚至会是一个有心理缺陷的人,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大学有一个博士,智商非常非常高,从小到大都是优等生里的优等生,最后,他却用自己的高智商自行研究出来一个炸弹,炸死了很多人....所以说,智商和情商,缺一不可。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纳闷,逆商是个什么鬼?现在才渐渐明白,所谓逆商,其实就是你应对逆境时候的一种能力罢了,它可以是一个测量工具、可以是一种哲学或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种改善方法。平时我们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压力、逆境的时候,具体应该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我们称之为逆商。这种思维目前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开始普及甚至进行系统的培训。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群人去爬山,上山途中遭到百年一遇的暴风袭击,很多人受不了,采用临时爬下的动作来抵抗袭击,最终团队大部分人在那场暴风袭击中丧失了生命,只有一个人,一直砥砺前行,硬撑着扛过风暴,找到了救援。

生活中也会有这么三种人:放弃者(通常表现为退出、逃避、变卦、放弃等状态)、扎营者(做过努力,获得过地位,但随后便停止了此前的状态)、攀登者(不是为了头衔、社会地位而生活,无论是做什么,都在社会中发挥着特别大的作用)。《瓦尔登湖》的作者索贝曾经说过: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从未真正活过的人。尼采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综上,我想大部分人是想去做那个“攀登者”,然而在现实中,逆境的最大困局就是: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攀登者的数量和逆境的困难程度都是成反比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攀登者,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去优化自己。我们见过生长在山上的树,具象化的比喻:树叶即个人外在的表现,树枝即个人的才能和渴望,树干象征着智力、健康、品格,而树根则可理解为基因、家庭、信仰等先天条件。

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技术革新和财富增加变得更加容易,相反,逆境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逆境,大致分为三层:社会、职场、个人。其实都比较好理解,社会里的文化、经济、医疗这些问题应该我们都遇到过,职场的失业、技能变化、收入下降等也是屡见不鲜,在这个高压的社会中,家庭压力逐渐增大,随着年龄的上升各自身体素质的下降等等,逆境无处不在。

逆境的解决需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体系之上:认知心理学、健康心论、和脑科学。其中认知心理学包括我们常说的习得性无助和归因理论;健康心论即我们的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脑科学其实和习惯相似,建议将我们基底神经节的工作转移给大脑皮层。

当我们遇到逆境时,首先对齐进行判断,其次再进行改善,这里就要提到测量逆商的四个维度(CORE)和提高逆商的工具(LEAD):

CORE:掌控感(contorl)、担当力(wonership)、影响度(reach)、持续性(endurance)

LEAD: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Listen)、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Explore)、分析证据(Analyze)、做点事情(Do)

途中我们可能会产生受害者心态和灾难心态,需借助分心法(立即阻断、转移注意力、外力克制、运动)和重塑法(回归初心、渺小化、帮助他人)去调整自己。同时,也切忌讳处理逆境的四条岔道:从攀登者变成扎营者、相信科技万能、通过打鸡血(感官隔离,后群体兴奋)的形式麻痹自己、走上无助/无望的循环。

生活中,除了自己以外,身边的同事、朋友、团队等都会遇到逆境的问题,如果向你来倾诉,在认真倾听的同时,我们只需要根据CORE和LEAD的方法去向他挨个提问,问题便可逐一而解,这和《非暴力沟通》的逻辑很像。

最后,摘取几句本书作者的优秀语录:每个攀登者心里都住着一个扎营者;每个人生来就有攀登的驱动力;你会不会一个东西,不取决于它本身是否困难,而取决于它对你是否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