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孤独”这个字眼太过哀伤,所以总是给人悲伤难过的情绪。但是,如果揭开它的表象,用心去体会它,你会重新发现,原来它是不一样的。
在汉语语境下,孤独和寂寞应该是一组近义词。每次语文考试,阅卷老师要是看到这样的搭配,也会毫不犹豫给这个完美的答案,画上满分。以至于,你的潜意识里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令人难过的寂寞,和孤独一样。
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孤独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孤独的人往往因为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道教里达到羽化的那些人是圆融的,印度恒河边的冥想者是圆融的,同时,他们都是孤独的,孤独者他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他没有那种缺失的遗憾。
寂寞是由虚无所引起的恐惧,往往是因为找不到伴,一个人又没法好好的自处,所以表现的非常焦灼。它是一种病,药方就是人群,是喧闹,是社交。但孤独是对环境没有必然的要求的,因为他是自己的一份心境,孤独者可以深处闹市,孤独者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孤独者是跟朋友们在一起,无论到哪里,孤独者都可以做到和敬清寂,无论何种环境,他可以同环境相和谐,无论周围是怎样的环境,他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绝对不影响他个人的清寂。
孤独和年龄也无必然的联系。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往往被称为孤独症患者。在后天的成长中,常常表现为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但是,他们也被称为“天才”,具有发达的视觉、超强的机械记忆能力和天赋异禀的聪明、机敏。
这些孩子,抛弃自身肉体,将灵魂摆渡进了他们热爱的精神世界,再也不受任何现实的琐碎的捆绑。虽是极端的孤独,却也是极致的自由。
没有无止尽为名为利为权的贪婪,自然也没有疼痛和空虚。
精神的充盈,是孤独存在的价值。同样一件事,旁人看起来枯燥乏味,所以体会不到当局者的谜之乐趣。有时候不是他们神秘,而是你从未放空自己,总想给每一件事匹配一个有利可图的动机。实在没必要计较事情是否有答案,答案是给别人的,只有过程才是自己的。
我曾见过一位父亲,在炎热的夏天,陪他的孩子在鱼塘边整整待了大半天小时。小孩子一会儿拿着渔网同小鱼嬉闹,一会儿就那么站着静静地看。反反复复,乐趣不减。他的父亲也没有丝毫不耐烦,只细心地在他背后撑着伞,以防他被晒伤。听孩子的妈妈说,这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常常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谁劝都没用。
与孤独想相处,以对的方式。
音乐。远在人类还没有语言的时候,音乐就已经被创造了出来。像食物、性爱一样,让我们享受到快乐。躺在慵懒的沙发上,耳边流淌着最爱的音乐,或是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或是回忆过去的美好,或是空空如也,总之要让自己静下来。
阅读。尽量选择哲学类的书。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哲学的独特思维模式能拓展我们的思维能力,开阔视野,从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有些太晦涩难懂的就不要读了,因为道理读多了,人就会麻木。
旅行。从做攻略到背上行囊出发,一切都刚刚开始。旅行的意义不是走的有多远,而是看的有多远。哪怕在忙,也要学会暂搁工作,与一个有缘人,谈笑古今。
交朋友。有的人会很迷惑,孤独不是只有一个人吗。不是的。这种交朋友不是你去配合别人的情绪。而是你要有独特的个性,这个个性不管人家喜欢与否,要把它呈现出来,然后在茫茫人海之中,会有一个人,因为和你有类似的个性,而慢慢的靠近你,从你身上获得某种认同感。
保持平衡。遇见的人和事,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藏着奇妙的小心思。凡事皆有因和果,不骄不嗔,不痴念,莫强求。
坚持自律。这里的自律不是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时,而是在心里留出一块柔软,随时可以装一点美好东西,莫让眼里占满了轰炸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