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是一个空有想法,却从小就学的稀里哗啦的人。是的,我知道学习语言需要积累,我也知道学习语言需要每天积累。因为在汉语这门语言上我做到了,自认为还做的可以,然鹅……在英语学习上,至今想起大学时代四级考试仍旧不寒而栗:虽然过了,鬼知道我是怎么过的。也难怪小悠同学现在英语水平蹭蹭蹭的提高之后,经常在家里做听写作业的时候听着我诡异的口音一边忍笑一边问,“老妈,你说的是啥?”

        老母亲的自尊心啊,老早老早就稀碎稀碎了。但是每当想起当年的李雷And韩梅梅,满脑子就是校园里烙大饼的香气啊,怎么办?是的,我小时候初一才开英语课,而且经常下了英语课就去校园里头的一家小店买上一张热气腾腾滋滋冒油的美味烙饼,然后就把刚刚上课时念过的“叽哩哇啦”顺着美味的大饼吃了个一干二净。打小因为爱看闲书没在语文课上犯过愁的我,彻彻底底磕倒在了英语学习的门槛上,一路平稳的Low到了底,惊险刺激的拿到了四级证书之后深吸一口气在心里念叨:英语啊,咱们的缘分总算尽了。

        每当想起那时放下的一颗心,现在都会笑自己太年轻~相信很多和我一样英语不咋地的家长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可不是嘛,当乐乐呵呵上了几年学的闺女又一次因为所在小学换了英语老师回家吐槽新换的英语老师的时候,我也麻爪子了!虽然我听得出这老师和我一样的土味口音,我也查到了目前这老师用的文本有很大概率是一点不适合孩子现有水平(古英文诗歌),但是我也只是到了“我知道你不行,但是好可惜我也不行”的阶段呀。我们上的小学有自己的课程体系,有自己的教学大纲,但是没有固定的课本。虽然具体原因比较复杂,但是确确实实在老师能力强的时候会给孩子非常棒的个性化学习。譬如我们的文史老师棒到不得了,孩子早就对老师带来的内容迷恋不已,无法自拔了。大概好运气总是有限,英语老师能力就无法言说了。孩子和我遇到了一样的情况:同样是语言学习,汉语非常容易,外部条件也很好;英语简直难上天,摊上一个水平三脚猫的妈不说,又摊上了一个不咋地的老师。

        我悲愤啊,凭啥啊~当年确实没啥英文的书可看,但是现在有啊~那段时间,我把家里各种落了灰的整套机灵狗,牛津树,原版的哈利波特,原版的罗尔德达尔等等等等掸了掸灰,反思自己,也反思孩子的学习过程,奈何自己水平就是一个天花板。我的好闺蜜是英国留学回来的,家里娃虽然和我们同班,但是英语也是棒到呱呱叫,我把电话打给了她。反复回忆,反复复盘,反复思量,我看到了我的最初的一个错过:孩子小的时候错过了启蒙。所以孩子遇到了和我相同的问题:我们爱阅读,但是没办法爱上英文阅读——因为以我俩的英文水平,看得懂的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却看不懂。而阅读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而且阅读已经是语言的第三个要素了:听说读写,就是听说关卡没过,所以根本不要想阅读了:走路没学会,怎么去跑?语言几个基础:大量听,有人说,大量阅读,少量背诵,然后日常输出和高质量输出。

        我听了闺蜜的建议,开始给孩子在听说上“加强营养”。我们报了线上的一对一口语课,因为闺蜜的两个孩子都上了两年多了,确实英语好的不得了。当时和我们一起报的还有几个,到了一年半后的今天,我们和他们都拉开了差距,慢慢的追上了闺蜜的孩子。这里的为什么,大概有很多人特别好奇。

        那就说说我怎么做的。和闺蜜谈了之后,我详细分析了手头上可以选择资源:一对一的线上外教课,一对多的线下外教课,RAZ—KID,牛津树点读版。资源排列出来了,就开始分析资源的利弊以及我和闺蜜家庭的区别。一对多的线下外教课是第一个被我放弃的:性价比差不说,上一次课山高水远的全在路上还课时量很少,对于语言需要长期积累的水磨功夫完全是在逻辑上背离的。一对一的线上外教课性价比高,但是因为老师菲教太多,口音不准的问题很严重,而且以我的听说水平也不像闺蜜在国外居住过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我是没办法选择老师的。那就降低预期,只在这个路径上补一个点:有人每天陪孩子有主题的聊天。于是我也是这样跟孩子谈的:这个课每天要上,要求不高,找个喜欢的老师每天聊上半个小时的。开始水平不行就聊有主题的,水平上去了就去Free talk。也正是因为要求不高,我们从不挑老师,每天找了一个最不容易被打扰的时间,固定下来,哪个老师有时间就约哪个老师的课,很容易的就坚持了下来。也就是这一份坚持,大量听说和日常输出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英语水平一下子跳了起来,畏惧情绪没有了。那么,口音怎么办?在最开始,我把口音的锚点交给了牛津树点读版,而且也把少量背诵也放在了这个路径,时间控制在每天十分钟左右。背诵同时解决两个问题:标准口音的建立和写作基础的建立。我们从三级开始背诵,用了一个循环递补的小方法,一本书读六天最后要求背诵下来,每两天更替一本书。具体操作如图:

循环递补的小方法

最初,效果是蛮好的。但是这对家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虽说每天十分钟左右,但是这个是要求孩子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的,很难监管,最多就是监管背诵的小环节。人的天性是贪玩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不那么有趣的事情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自律性的。更何况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有点难……在磕磕绊绊操作了半年左右,我们把背诵换成了默写。一路磕磕绊绊,三级四十二本原本应该三个月搞定的,一年也没完成。好吧,我终于承认,这对于自律性欠佳的孩子也好大人也罢,这是一项反人性的任务。这也是在孩子当时处在学校完全没有强制背诵默写任务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上了初中,我松了一口气,毕竟学校的背诵任务出现了,这个缺口不再是零,两个问题解决了一个:少量背诵以及写作的基础积累解决了。

        还是有一个大缺口:标准口音的建立和大量泛读。只剩下RAZ了,那就试试吧。反正便宜,一年服务费50人民币。不出意外,还是磕倒在了难以量化难以坚持,更关键的是这还成了孩子要用手机的小破口!经常手机玩了俩小时,英语却没怎么读!

        我心中的小人愤怒的转了无数个圈,又开始想办法。十一期间女儿小学班级聚会,主班老师带着“师爹”和师姐都去了。很多家长也去了,大家喜滋滋的分享了孩子的近况,也吧啦了一通新学校是不是适应的不错。我和几个妈妈就聊起了娃们的英语学习。有一个妈妈在试用一个英语泛读的PAD,只能用来学习,机器品质一般,服务费不低,但是内容挺广,和RAZ有的一拼。但是网上评价两极分化,有说好的,有吐槽的,也有说这就是拿免费资源整合整合就拿出来卖收服务费的。这个妈妈觉得孩子时间很紧张,没办法每天拿出半小时来读,所以还在自己试用,没给孩子用。

        存在必有其原因。(刘老师,英语原文我不记得啦,有人翻译成存在即合理,但是我觉得这个翻译比较贴近,嘿嘿)我确定了几点:1.这个PAD只能学英语;2.发音尚算标准,内容也丰富;3.微信有客户端,可以知道孩子听读的有效阅读时间以及有效阅读词汇量;4.推送丰富,但是分级没有它宣传的那么准确;5.对孩子的发音评价标准不是十分准确;6.三年价格相当于每天上一对一口语课半年。在这几点基础上,我觉得:适合我!虽然他有缺点,但是太适合我了!于是,在三天后,王曦羽同学就拿到了这个英语学习专用的PAD,理由是:宝贝,你的月考成绩超越了妈妈的预期,奖品哦!小悠开始试用了几次,我也看出了孩子其实是有点兴趣缺缺的。但是母女俩谈了谈,这个同时替换掉线上英语课和牛津树,每天阅读30分钟。同意的话,线上英语课我先想办法给她请两个月假。娃想了想,答应了。

        开始一个月,吊儿郎当,好在兴趣当头,平均一天十五分钟左右,偶尔高兴了能读上半小时四十分钟。

全凭兴趣能坚持的时间

全凭兴趣能坚持的时间

        我急眼了啊,这等于在破坏习惯啊。以前上外教课,喜欢不喜欢,反正半小时,这下倒好,成了十五分钟了。在又一次在因为学习起冲突的时候,我很平静的说了:小悠,今天把你的乘车卡找出来吧。呆会下午咱们抽时间,爸爸妈妈陪你一起走走从家里去地铁站的路,看看需要多长时间。孩子有点懵:“妈妈!我们不是在说学习吗?关地铁站什么事?!”我说了很长一段话,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宝贝,我们家离学校不远,2.5公里。开车十分钟,步行半小时,和小学的距离差不多。小学高年级我们一直是步行上学的,对吧?上初中了,爸爸妈妈觉得到了新学校,一个是适应新环境一个是学习任务重了,所以一直开车接送你。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自己走上学放学的路,而是觉得你想认真学习为你节约出学习的时间。既然这个时间你并不愿意用在学习上,那么爸爸妈妈开车接送你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爸爸妈妈很爱你,但是这个事情是不可以的。今天我们陪你理顺一下上学放学的路,周一开始自己上学哦。

        姑娘有点懵,也有点反应不过来。但是冲突也过去了,狠话也说了,大姑娘要面子默认了。下午爸爸陪着走了走去地铁的路,晚上睡前对我欲言又止了几次,还是默默的定了闹钟。周一居然起了个大早,也没有了起床气,吃了早饭,爸爸陪着去了地铁站,自己上学去了。就这样,安稳了几天,英语阅读还是十几分钟。倒是起床积极多了,再也不会叫不起来了。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来找我了。蹭在我身边说,“妈妈,明天挺冷的,还要下雨,我今晚上英语读够半小时,明天早晨读15分钟,你开车去送我好不好?”我心中的小人儿蹦了蹦,我逗她:“那就是用阅读时间买车票喽?15分钟一张单程票?”小悠开心的直点头,“嗯嗯嗯!可以!可以!”我又问,“那周末怎么办?周一的票可是有点贵哦!”姑娘急了,“周一早,是要贵一点!”于是,读书买车票就成了我们新的约定。

读书买车票~

        这个小故事在去学校试餐的时候和班主任聊天时说了起来,就有了这篇文章,相信刘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的英语学习之路有这么曲折,她想知道的小故事只是最近的一朵小浪花。由于实行的时间还短,目前看来效果不错,至于未来怎么样,我只能说:学习也好,教育也罢,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世上,没有什么万灵丹,有的都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孩子的理解。更多的是认清自己并不完美,孩子也不完美,世界更不完美。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成就最好的自己,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