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则

原则一书,因为罗胖和得到去年大力推荐的原因,很早就买了,但因为书部头比较大,放在书架上一直没有读。春节期间疫情原因,呆在家无所事事,翻出来读,读后欲摆不能。

《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是美国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曾被评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创办的桥水基金一度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

作者通过分享自己将近40余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总结出作者认为可以通用的思考逻辑和行为准则,即所谓的—原则。全书分三部分,分别是达利欧的个人创业奋斗经历、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

在生活原则部分,书中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动物本能,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更多用到的是具有本能的“快”思考,即用动物精神来驱使自己的行为,这导致了我们没有真正理清事物的真相,最终做出错误的判断。怎么才能更加理性的思考和行动呢?达利欧认为,要设计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

道理不难,但做起来却不容易。书中策略就是要克服傲慢和自负,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简单一点说就是,能够对问题和意见作出分析,而不是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排斥。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家人、同事、朋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彼此之间有不同的见解或存在分歧,我们首先想到不是直接反击,而是“就事论事”,开诚布公的交流自己的意见,明确事情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这时候作出的判断和选择,一定是比较准确而且彼此都愿意接受的。

书中强调感性是第一印象,但我们应该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理性更有规范性和精确性,更有利于提高生活的层次感。由此我想到的是,在工作中,我们面对一些具体的业务,在做具体分析或汇报时,常常会犯一个“差不多”的错误,其实这就是书中反对的非理性。事实也是如此,差不多,是差多了,差少了,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性,非常模糊,落实到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中,这种思考方式会犯下致命的错误。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面子”和“尊严”是认清事实最大的障碍,只有理性、严谨,才能掌握好的生活的节奏。

对于工作的原则,书中认为和生活的原则比较相似的。两条书中篇幅最多的原则。第一条是“优秀想法至上”,个人理解意思是,一家企业或公司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做到极度的开放性,抛去权利和个人感情因素去做决策,说白了不是看谁的职位高,谁的言论就一定是对的,谁的项目经验多,谁的方案就一定准确,而是把大家所有的想法都“端”出来,互相评判,提出不同的意见,根据相关人员与事情的相关性,职位,历史成绩设置不同的权重,最终根据所有打分并乘以各自权重得科学的加权平均分。评判时专业背景和个人专长都可以且只能作为评论的某项权重的加分,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个篇幅较多的原则是“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书中认为在公司内部,不管级别高低,有任何的问题和想法,同事之间必须及时坦率提出,这也是正是达利欧所推崇的“极度透明原则”。个人理解,“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就是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或某一观点,完全按照事情的自身逻辑规律去考量,而不被个人感情或其他人为因素所左右,坚持绝对理性。但个人认为这必须建立在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基线很高的基础上。如果人员水平达不到,极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坦诚,越坦诚越愚蠢的情况。而且从达利欧文中后来提到的桥水基金新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而且离职员工普遍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太够粗暴这一点也能看出,“极度透明”、“极度真实”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即便有争议,达利欧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达利欧作为一个美国人,他的思维方式完全是西化的,而东方的文化理念更加传统和人性化,讲究含蓄和中庸,事情不能做绝,话不可说透,模糊一点给大家都留出可以灵活操作的空间。因此中国甚至整个东方文化都存在两套规则,一套是台面上正式的规则,一套是真正操作的潜规则。极度坦诚,两套规则人情世故,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书的最后一部分提到:最重要的不是原则本身,而是原则背后的思考,通过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高效的思维方式才是最主要的。别人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和思维方式都同。

达利欧还强调对“痛苦错误反思”的重要性。这让我想到了上小学女儿的错题本,每次作业或者考试的“错题”都要记录下来,反复练习。曾经犯过的错误可能才是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关键点”,做错的习题我们可以记下,时不时重温一下错误原因,能够提高成绩;而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记录我们犯过的重大错误,或者对照别人犯过的错误,不断反思,让每一个错误都能为自己所用。痛苦和反思是我们提升的重要源头,如果不敢去面对,只会让自己停留在痛苦和抉择中苦苦挣扎。一个有原则的“专业的犯错者”也许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