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普通中的不平凡

电影海报

文/

《我不是药神》点燃2018暑期档,引发了新一波的观影潮流,影片刚上映时,豆瓣评分高达9分。看完电影,我们有理由给影片点赞,感谢电影主创将真实事件搬上大荧幕,与其说给影片打高分,不如说每一个赞、每一个高分、每一个热论都包含大众无尽的希望。

影片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故事讲得多么生动,而在于:没有一个镜头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电影戳到我们的痛处,直击我们的恐惧,而影片又用幽默的人物对白来缓解焦虑。导演文牧野将这个事实摆在大众面前,或者说将这个包袱甩出来,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悲哀的故事来消化了。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关注周遭,关注简单平凡的人或事,由此感同身受。毕竟《我不是药神》不是炫技的感官刺激影片,它踏踏实实、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一个事实:没得病还好,那要是得病了还是绝症呢?自己、家人都不能拯救、不能是“药神”的时候,该去哪里找药神呢?

此片的魔力就在于你无法像观看其他影片时那样或喜或狂,我们谨慎地看,看着每一个人物,不会感觉他们多么遥远,他们是现世,是逃不掉的你的邻居、街坊,甚至是朋友、家人——这就是好的作品带给我们持续的思考。

当片尾曲响起,影厅的灯亮了,看电影的人表情忧伤,很多人眼睛有哭过的痕迹,或坐或站,一直看着荧幕,看片尾的字幕,仿佛在寻找答案,寻找出口。然而那一段一段的字幕,并不能使我长出一口气豁然开朗。

影片主人公勇哥没有工作,靠卖保健品维持生活,他穷,老人等着钱做手术,前妻等着他放弃儿子的抚养权。导演给了他很多抽烟的特写镜头。人到中年的困顿,飘在吐出的烟云里,萦绕在杂乱的房间,没有出路。一个蓬头垢面、烟不离手的中年男人,普通且平凡。

而就是这个穷困潦倒的中年男人,却是那么多慢粒白血病人的“神”!

最开始他并没有这样想,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会“偏”起来。毕竟只有“钱”才能解决问题!他的转变,影片里有迹可循。为了筹集父亲做手术的钱,联系了前来询问印度药的吕受益,在和印度老板谈论药品用途时,他用毫无置疑,甚至可笑的语气说:“救世主?我才不要做什么救世主!命就是钱……”

这段台词一气呵成,没毛病。靠自己能力挣钱,你要买药,我就想办法进药卖给你们,我急着钱去给家里老爷子救命呢!至于救世主、上帝、阎王老子菩萨,爱谁谁!随着买药事业的壮大,接触的病人越来越多,暴富了,看起来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物质的欢愉却掩盖不了内心的悲悯。

悲悯,有人说这也叫宿命。

送思慧回家的情节,不突兀,这个铺垫,使得人物形象更饱满。在吕受益家吃饭聊天,暖暖的画面,我们看到勇哥隐藏的不好意思。他给小黄毛发工资和药的那一刻,他已是小黄毛的神!

然而他不是神,他是普通人,他怕坐牢,他也有上有老下有小。那一顿散伙的饭局,

勇哥句句实话,但为什么感觉那么强词夺理呢?就是那种觉得自己这样做,错了,但又有正确的理由,又总说不过去,矛盾是自己的。此时导演又给了徐峥抽烟的特写镜头,这个中年男人的困顿和挣扎,徐峥诠释得淋漓尽致。

后来开服装厂发达了,本以为卖药只是人生一个阶段而已,哪知逃不过命运,吕受益自杀后,他去治丧那个长镜头,让人记忆深刻。

再次买药,这一次不赚钱,贴本,为什么?心中的悲悯,根本无法回避。勇哥走出印度药店,烟雾中被人抬着的湿婆和迦梨两座神像经过,两座神代表毁灭与重生,勇哥的“毁灭”一是亲手给予慢粒白血病人活着的希望,却中途放弃毁灭这个“希望”;二是自我的毁灭,从先前油腻、市井、潦倒、钱就是一切的困顿中年商贩中剥离、毁灭,重生,“小我”不再,精神升华。

但他毕竟不是神,他只是普通人,他只做了不平凡的事。他最后在庭审中说:“我做的违法的事,我认罪。我只是看着这些病人,心里难过,他们吃不起天价药,只能等死。不过我相信未来会好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这不是简单的独白,这是所有人的心声,到底是说给谁听的?大家都知道答案。为什么总是需要个体的牺牲才能换取一些社会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改善呢?事情本身,最开始,不都应该是他们应该走在最前吗?

影片充满善意,没有抨击,没有批判,留下思考,也让我们看到希望。所以我们打下高分,对这部电影,这个社会,寄予最大的希望。

我们不信神,惟愿平凡、平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普通中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