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结语

图片发自App


      七十天读完《孟子》七篇全文,有些粗浅,也有些笼统,但对于孟子的基本思想的确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是这次通读《孟子》最大收获。

      读完《论语》再读《孟子》,对文言理解和儒学思想思考轻松了许多,以前只是断章取义读一些经典碎片,难以系统理解孟子整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这次能够仔细精读,详观个中含义,对自己理解儒学系统传承有了一次更坚实铺垫。

    《孟子》七篇,气势恢宏,根据当下传统认知,对部分文章进行解读和探究,并没有对全部文章进行探索。从而清晰了孟子“民本思想”、“仁政学说”、“道德伦理”、“哲学思想”以及“性善论”和“认识论”的基本脉络,也为自己继续精进国学精髓做了一次良好的基础普及。

      至于孟子的生平、学习、发展、游学、教育经历不做一一介绍,这些在网络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至于对与错都难以说清,但孟子儒学思想到是非常清晰传承和发扬了孔子儒学思想体系。当然基于对孟子这样一位历史学者来说,难以全面认识他本人思想全部,仅通过对其学说来评判或演绎似乎有失公允,还不如借孟子之言成为自己实践时的提醒更有实际意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孟子提出的观点和那些为了说明事理所列举例子也只是看过而已,难以深入透彻其历史背景。不过有几个地方有了新的认识:

      其一,孟子一直提倡“仁政”,可结果总难以使当下的诸侯国君接受,原因何在?通观孟子言论,最大特点就是孟子好为君之师,是明显自以为是的地方,有这样行为之人在今天依然不被他人接受;

      其二,总是把国君和百姓对立起来,殊不知国君也是百姓一份子,国君只是百姓代表而已,这样一对立,矛盾自然无法调和,这种人为的二元对立方式很难深入一个自然体本质探索;

      其三,人性本源和行为的混淆,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性”是指人的原始性,而非人在社会中的表现性,恰恰是因为原始性和表现性混淆,导致很多人批驳他、反对他。

      这些就是在这次阅读《孟子》时自己的思考,这只是本人愚见,不代表任何建议。

      在社会实践中,孟子把儒学经典应用得淋漓尽致,的确是发扬儒学思想关键核心,正如《大学》乃儒学之体,《中庸》乃儒学之心,《论语》乃儒学之相,《孟子》便是儒学之用,孟子出现和存在,儒学才有了后来成为社会实践真实指导思想,尽管孟子本人刚开始被他人接受程度不高,但《孟子》这些文章却有非常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今天,第一次系统读完《孟子》,对于孟子思想探索并不深刻,只是成为自己以后深入国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认知。《孟子》很多篇章在社会实践应用中,的确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能带来醍醐灌顶的体验,总之,学习有所收获,也是自己的一些福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