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教育

    一日读《行为改变技术》中看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虽然华生的观点有点偏激,但是我还是被刺激到,我在儿子的教育中是不是错过了什么,是不是他本该可以更好。

    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成长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父母。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有人生病,生活和工作压力一度让我很焦虑烦躁。尽管我们对儿子努力耐心,孩子还是感受到了焦虑的情绪。在他阅读写作业时就能感受到,他着急完成作业,着急把一本本书看完,而不在乎质量,没有静下来去思考去享受文中美好。

    《行为改变技术》这本书介绍了很多行为改变原理如正强化原理、惩罚原理、塑造原理、代币制等等,这些方法原理在与孩子相处是有帮助的,比如想提高孩子的写字效果,孩子字写得好我们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确实会激励孩子好好写字,但是当我们不及时表扬时这种强化的效果也就很快消失,所以教育其实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没有一口吃成胖子的捷径可走。

      在看过诸多的理论和书籍后,我发现只有父母的坚持正确的施肥灌溉才能有静待花开的结果。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呢,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只能按自己摸索的方法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总结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情绪平和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财富。二是任何一种教育都要以不伤害亲子关系为前提。

    当领悟到这两点时我有意的改善自己的情绪,比如经常参加健身锻炼多看书等让自己的情绪良性循环起来,在与儿子讨论作业时就显得客观一些。虽然我们还是会因为意见不同而争吵,但是慢慢的能够互相理解就事论事,问题一解决就能开心的在一起说笑,反而亲子关系更好。在这几年的学习陪伴中能感受到儿子变得更加乐观自信了。我们不一定能让孩子成就多大的成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影响孩子让其身心健康。

    人生过程中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去生活和体验,去享受或受难,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口耳相授,你只能在你的路上,经历你所遇到的苦乐与悲欢。作为父母我们有时候要看着孩子犯错误,让他自己从中体会,而我们只能尽可能给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经验参考。作为父母我们也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