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最想做的一件事,把专注力全部用在读书上。
“惠特曼的诗歌:我就照我自己的现状生存,这已经够了。即使世界上再无人意识到这一点,我仍满足地坐着。要是世上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我也只是满足地坐着。”这是庆山《一切境》里的话,正符合我此时看它的心境。
第一次触碰庆山的作品,有点像一位相识了二十年的老友忽然从远方给你寄来一盒老茶,一切的惊喜都在意料之中。
“觉得一位女性年轻的时候,应该与年龄相近哪怕有些穷的男孩谈谈恋爱,感受物质之外的动荡和真情。没有这样的经历是可惜的。人至少要知道伙伴般天真赤诚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什么感受。”《一切境》里常常会有这样的笔触,带你跨越曾经的执迷与困惑,当然这一定是经历了很多世事变迁的女子,从俗世中出再到进的真切体味。
读《一切境》的时候,总会让你在一边读书,一边又在不断思索,现实与远方,年轻与年老,给予与接受,静谧与聒噪,欲望与淡漠之间的尺度与意义。
书里写道,“通常人越是压力大、心力不足,越喜欢吃东西。能量饱足时,不吃东西也很舒服。食物是很好的麻醉和安慰品。若一个人能清楚自觉地控制饮食,说明心处于平衡,也比较健康。在疲惫、抑郁、压力大的时候,反而容易暴饮暴食。”
恐怕我们大部分人都曾陷入过这样的饮食怪圈,民以食为天,我们有时候会特别想放纵自己的胃,像一只惯常的麻雀整日用鸣叫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庆️️山则用不夹杂一丝晦涩的语言来诠释人内心的充盈与食物的关系。
这本书里,庆山也始终会以一种出世入世的心态来提示自己。她在书中写道“若以写作为工具,为道途,先帮助自己一程,再以领悟帮助他人一程。这是一种领悟。”
喜欢这样的坦诚,这是作者对于写作的一个真实诠释。以写作为过程,先要释己才能释人。
书里曾提到了《廊桥遗梦》这本书,她写道“书畅销大约在二十年前,我还在学校。一位女同学从外地给我写信,顺便寄来这本薄薄的小说。我当时粗读几页,确无感也读不进去。不知道它到底要说些什么。是在十年之后才能读懂它。”
因为与作者的年龄相仿,所以对廊桥一梦存有共同的记忆,不同的是,我先接触的是电影版,当时就被梅姨跟五德的演技所折服,一场电影下来,哭的稀里哗啦的。像一个迷路的小孩在黑暗中心碎。但也就仅此而已。
现在想来,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面对现实中昙花一现的纯情时,都显得太过挣扎与绝望。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现在对母亲讲话的方式慢慢与小姑娘一样,需要解释、安慰。年老的人像孩子。我以前尝试过对别人耍脾气、任性、为所欲为,后来再没有机会。成为默默的成年人。”
《一切境》里的文字,总会让你在风轻云淡中看透世间的轮回,曾经的那个不谙世事,无所顾忌的少年,也会在逼仄的生活里,渐渐接受世俗的样子。就如同迁徙的大雁,从起点再到起点,就此一生。
“即便想对别人很好也是很困难的。有时只有冷漠、不相关才让彼此舒服。比起给予,更困难的是接受。”
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给予比接受更显得慷慨与善良,不论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碳都是被大众定义善的行为。而庆山却道出了比给予更宽泛的勇气却是接受。接受这世间万物的不完美,接受你生活中你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
“最近的感触是,人的生活需要有戒律。尤其是住在城市、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没有戒律会活成一盘浊重的散沙。这些戒律包括进食、购物、发脾气的频率、三毒生起的察觉、仪态打扮、清洁、简朴、克制……对待工作的态度,自觉学习的要求。”
懒散与欲望是每个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们都要感受的情绪。不管多么不情愿承认,都无法逃避,也不会消失不见。当懒散与欲望来袭,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用戒律与克制来渐渐驱散眼前的迷失,而不是沉沦与放任。
“那些二十几岁就能意识到男女情爱不可靠,并且对婚姻孩子无期待的人,是需要多少世的慧根。女人如果不为爱情颠三倒四蹉跎岁月,无法想象自己所能够创造出来的价值。事实也是如此。年轻时为情爱癫狂不息,耗费太多精力。现在看看,全是妄念。”
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读读有益身心的书籍,多走走没有走过的路,多接触更宽广的人,多看看白云深处的风景。而不只是现实世界里的浓情蜜意、海誓山盟。
路有很多种选择,只是不要一意孤行地浪费时间,一次次伤害自己的青春,像一盘散沙的棋子,终究会悔之不及。
“好的书能够提供出一些简明有力的坐标。”
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么快速地要把一本书读完的渴望了。像跟一位你志同道合的老友造访,时间在指尖瞬间滑过,风驰电掣。离开的时候,又会开始反复回味。这是《一切境》带给我的感受。
真想如庆山在这本书的最后一句写的那样,“想和喜欢的人喝杯茶,天涯海角,看一眼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