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太平洋战争——读《太平洋战争三部曲》有感

        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抽空把《太平洋战争三部曲》读完了。最后一页,太阳落到向东航行回家的航母的尾流当中,既是战争的结尾,也是新时代的开启。一个极端狂热的日升帝国的战斗精神,终是落入了强大工业制品的尾流。一场波澜壮阔,关系着数亿人命运的宏大史诗的高潮,到此结束。

        首先感谢作者可以讲如此宏大的历史事件写得如此细致入微又不啰嗦。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去读一部全面战争史,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多个角度去理解二战的一部分。下面从多个个人感触较深的地方谈一谈:

麦克阿瑟

        在之前的印象中,麦克阿瑟领导美国军队打赢了太平洋战争,之后占领日本,当上了五星天皇,然后在与志愿军交手中惨败,一代枭雄就此陨落。当下自媒体也乐得以此口径讲述故事,恰一碗爱国饭。

        读书之后,人设崩塌最彻底的人物,也是唯一崩塌的人物。

        麦克阿瑟全程就是个演员!五星影帝当之无愧!!日军攻打菲律宾时,他毫无抵抗作用(虽然有当时备战不足的因素),直接溜到澳大利亚。如果没有尼米茨带领的太平洋舰队,没有珊瑚海海战,估计日军已经登录澳大利亚,把麦克阿瑟赶到了南极(那时候他的夹克应该很管用很保暖)。后来太平洋战争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和麦克阿瑟毫无关系。反攻阶段的瓜岛战役,麦克阿瑟还反对。用团战零输出,只会K人头形容太合适了。后期反攻越来越顺利,他邀功越来越明显,和罗斯福就竞选的事情讨价还价。通过操纵舆论和公众形象,让他变成了太平洋战争最大的英雄。

        所以这样一个演员指挥军队与真正的将军在朝鲜战场上相见时,溃败是一定的。

美国工业

        太平洋战争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不是珍珠港不是中途岛,是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资,无限制的火力覆盖、下饺子的航母、越打越多的舰载机。基层士兵除了基本的口粮,还有酒水、可乐、表演,甚至还能把啤酒用飞机带到天上冰镇一下。有了强大的工业保障,战损就可以控制下来,茫茫大海打捞落水飞行员,快速转移战场伤员。对比日本,日军高素质军人越打越少,美军越打越有经验。

        有这样的后勤、人员保障体系,将领是谁,怎么指挥作战,其实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日本

       日本从对马海战后,就不止满足于在亚洲的侵略,更是觉得自己可以打败欧美,平分世界。这种感觉更多是民间情绪,盲目而狂热。高层会考虑现实,民粹则不然。你不支持圣战是吧,刺杀掉;你觉得应该对外扩张应该慢一点是吧,刺杀掉。所有理性的人全被干掉,狂热的领导上任,狂热的领导又会加重社会狂热的风气。就这样,一架奔向万劫不复的战车在不停地加速冲向毁灭,直到影响现在。

        日本战败时,社会风气转向的又诡异且可怕。几天前,政府还在疯狂洗脑一亿玉碎,群众还在准备用竹竿与美军一命换一命;几天后,美军登陆占领,日本民众突然就变得谦虚而友好,以为美军服务为荣幸。这转变,连驻日美军都惊呆了,怀疑日本在搞阴谋。确实是个奇特的民族。

总结

        内容太多,挑一些随便谈谈。最大的感受还是世界和平吧,战争也许有赢家,那可能是某一方的统治阶级,但老百姓永远是代价,不管战争输赢。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面认识太平洋战争——读《太平洋战争三部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