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脚印

曲曲折折,弯弯绕绕,连绵起伏的山,高低不平的路,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无一不叹息,作为人,投胎到这个不平坦的地方,你的一生就注定不平坦!贫穷又给人们的身上披上寒霜!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夕月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个叫桃花坪的小地名,农历七月初七这天,一个叫夕月的女孩降生在这里,这个特殊的日子不知道是命中注定还是母亲为她挑选的,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父亲就取了夕月写这个名字。据说在快生她之前,羊水跟着裤脚哗哗的流,还要忍着痛提两桶猪食把猪喂了,才自己烧水生孩子,不要说到医院,就连接生婆都没请,就自己把孩子生了,脐带自己剪的。女人生孩子,那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那时候的人,胆子可够大,万一出了事,那真是可想而知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一个穷字又有什么办法!

夕月排行第二,上面一个哥哥,后面又添了三个弟弟,后来,计划生育的的紧锣密鼓,才把生育这项政策给扼制住了,也把那时候的妇女给解救了,没完没了的生,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特别是没有儿子,或者是儿子少的家庭,说什么也要多生几个,总能生到儿子,生儿子是中国封建思想传统,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没有儿子好像说话都没有底气,夕月也算命好,家里男孩多,女孩少,父亲倒是很宠腻。夕月的父亲兄弟三个,姐妹四个,听父亲说原本还有个六叔,可惜在饥荒的年代饿死了。夕月记事起几个姑姑相继出嫁,父亲在三兄弟里最小,两个伯伯家孩子也多,大伯家五个,两男三女,二伯家三男四女,这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夕月的爷爷是那时侯集体生产里伙食团长,早早的就把家给分了,老两口单独过着自己的生活,面对那么多的孙儿孙女,夕月得到的温暖就少之又少。

夕月刚记事起,母亲就和她讲述起她苦难又可怜的童年,母亲出生在兄弟姐妹多达八人的家庭里,排行老大,外公外婆生在旧社会,思想也在旧社会,旧社会的对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母亲是女孩子,将来是要嫁出去,是别人的人,没有必要上学,而儿子就不同,所以夕月的三个舅舅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六七十年代),却个个是初中毕业。母亲是家里的老大,母亲刚出生不久,后面的十几年里,后面的弟弟妹妹们都在陆续出生,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自然而然的,母亲小学一年级只上了半年,就被父母无情的取消了资格,年龄小点的时候就带弟弟妹妹,稍微大点,就负责家里的猪的吃食,猪草,那时候的猪都吃外面长的野草,背着背篓满山遍野的割草。再大些担子又加重了,因为要耕地,所以每家每户都养了牛,为了增加收入,又养了羊。那时的母亲也就十岁左右,不上学,母亲每天就干这些活常常是早上早早的起来做早饭,然后就是背着背篓,前面牛在走,后面跟着一群羊,赶到山上后,边看着牛羊吃草,别吃了人家的庄稼苗,边四处搜寻着猪草,拿着镰刀一棵一颗的往背篓里放,等猪草割满了背篓,牛羊也吃饱了,太阳西下的时候,背着满满的猪草佝偻着背赶着牛羊回家,矮小的母亲就是在长身体的时候这样的负重前行,没有抱怨,勤勤恳恳,为家庭分担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到了十三四岁,这些看起来比较轻松的活已经不属于母亲,母亲的活已经开始融入大人的圈子里了。坎柴,田间地头劳作,样样做,母亲说经常是干农活午间休息时间,她却要抓紧去砍上一捆柴……这样的日子,就是母亲的童年,苦难的童年,这样的辛苦只是为能吃饱饭。外婆是个极要强的女人,可是十几年里生了八个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孩子,操持家务。而外公却是个懒懒散散,不顾家,不愿意多做事又好吃的人。所以母亲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母亲就在这样的家庭里辛苦的劳动,辛苦的成长,老老实实的做人,父母命不可违抗,直到出嫁!外婆给她操持了一些不算很好,也不失体面的嫁妆,风风光光的嫁进了桃花坪李家。而后来的三姨妈可不那么老实听话,已经12岁了,外婆都没有让她上学的意思,看到同龄的孩子都去上学,禁不住诱惑,就跟着别人去上学,外婆把她拉回来狠狠的打了一顿,第二天继续跟去,三番五次的被外婆打了好几回,脚上都打出血来也不放弃,姨妈的聪明固执,让外婆实在没办法才随了她的愿,三姨妈也不辜负,一举读完初中毕业,都已经到了22岁,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因为很多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时间已经到了八十年代,自己不能继续的学业在她的下一代完成了大学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光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