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纽约》杂志的记者珍妮特沃尔斯斯有一个苦难的童年。
主角珍妮特童年的苦难源自于父母的不负责任。她的母亲醉心于画画,却从未卖出过一副画。父亲雷克斯酗酒、常年失业,易怒好斗。他们的生活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父亲给孩子们许诺了一座美丽的玻璃城堡,却只落实在嘴上,从来没有开工建设。
常常要饿肚子,母亲醉心画画不愿做饭,却让还是小孩子的珍妮特自己煮热狗,结果造成被烧伤住进医院,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让儿子装病偷女儿出来。圣诞节买不起礼物,就让孩子们各自选一颗星星当做礼物。
对于孩子们而言,父亲一直许诺却一直没有建的玻璃城堡就像他们改变不了的原生家庭,珍妮特想要改变现状曾经劝母亲离开酗酒的父亲,可是被拒绝了,饿了三天的他们想吃一顿饭,父亲拿着钱出门买吃的孩子们等了很久却只等回来醉醺醺的父亲,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终于明白那样的原生家庭是他们改变不了的,于是便计划一个一个存够钱离开。
当孩子们觉醒,父母永远不会改变,也永远不会照顾他们时,便开始努力,然后相继离开那个破败不堪、门前垃圾成堆的玻璃城堡选址。
珍妮特要离开家去纽约时,父亲依然说着,玻璃城堡他一定会建起来的。珍妮特却回答那已经不重要了,即使要建也不要为了她建。
那些在原生家庭里被一次又一次伤害的孩子,最想做的事情便是离开家,过不一样的生活。
2.
离开了原生家庭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相继过得好起来,可是父母依旧过着当初他们离开时的生活。
“爸爸,你觉得为什么我们会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你?因为我们走投无路了。”
“我们从来不是一家人,我们是一场噩梦。”
“保护我们是你的责任,而你却试都不愿意试一下。”
“你一辈子只知道动动嘴皮子。”
“我不想要你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不想要你给我打电话或者写信,或者突然出现,我也不想再听到任何你胡编乱造的故事。”
在珍妮特的订婚宴上,不请自来的父亲对宾客们们讲着嘲讽的笑话,母亲向她借100万美元购买叔叔从外祖母那里继承的另一半土地,此时,珍妮特才知道父母一直坐拥价值100万美元的土地,却一直不肯卖掉,以至于他们的童年常常忍饥挨饿、颠沛流离。
这也造成了她和父母关系的决裂。那一次,珍妮特说出了从小到大心里所有的怨言。
一直没有建起来的“玻璃城堡”是全家人的未竟事件,在父亲心里那是他一直没有兑现的诺言,对于孩子而言那是他们想要的生活,父亲因为没建起来怀着愧疚,以至于在珍妮特那一番“真心话”的发泄后,那个一直侃侃而谈的父亲从此沉默了。
在很多的原生家庭里,孩子一次又一次受伤,父母则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即使是伤害年幼的孩子他们也会觉得那是因为爱,然而孩子却不那么觉得,他们即使想通过沟通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依然收效甚微,于是怨恨和离开成了结局。
3.
“我花了一辈子在荒野里追击恶魔,却没发现,原来一直以来,它们都藏在自己的身体里,一辈子活在对自己的恐惧里。我知道这对你们很不公平——”
最后,珍妮特还是去看望了父亲,彼此坦露心声,父亲也在那一刻知晓内心的恐惧,暴躁易怒酗酒的父亲在他的原生家庭里同样受过伤,且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才和原生家庭和解。
因为现实太过糟糕,所以父亲给孩子们许诺了一座玻璃城堡,也因为现状太过糟糕,孩子们对于玻璃城堡异常憧憬。做事情总是有始无终的父亲,注定玻璃城堡建不起来,没有真正照顾孩子的父母,也注定会被孩子怨恨,总是得不到需要的爱和满足的原生家庭,身在其中的孩子注定会从中逃离。
心怀怨恨的人,是不可能真的开心的,而怨恨别人的人比被怨恨的人更痛苦,因为连回忆都是痛苦的。
很多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就像是一句催眠暗示语,很多父母都这样自我催眠,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对的。
只有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离开后的孩子重新回到原生家庭看到父母当年给的伤口的同时也看到曾经哪怕一刻的“用心良苦”时,那个一直怨恨原生家庭的孩子才可能和原生家庭和解。
“当所有人的礼物都烂了或者被遗忘了,你们还拥有自己的星星。“
珍妮特真正的成长是在与原生家庭和解之后,她看到了当年原生家庭给的那些伤害,也看到了父亲当年送她的那颗星星。
没有建起来的玻璃城堡,最后盖在了心里。
365天无戒极限挑战训练营 第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