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后记

《金色的鱼钩》教学后记

周四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我认为是我备课上课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我以前上课基本上都搬教参或者是照搬别人的教案和设计。这是在没有任何可借助教参的情况下,自己根据学校里的教学模式设计的。

我觉得这节课上的很顺当,在上课之前没有任何的紧张感。这是以前上课从来没有的。还记得上学期公开课《狼牙山五壮士》,我是至少磨课四遍,并且把每句过渡语都写了一遍的。回顾这两节课,都是写人的,写革命英雄的。所不同是,这是一节自习课。我抱着让学生自学,我只是总结,点拨。没想到,听完课,还是有老师认为老师讲的太多。我觉得对自己来说已经是一次飞跃了。我可以,按照模式,自己设计问题,有自己的文本意识和文本阅读能力啦。

可以说因为要去参加培训,我提前两周就开始备课了。因为去河师大学习一周,回来就剩两天半的时间(周三上午去市一中开中考备考会)。正好教参也来了,就又根据教参进行了微小的调整。

在整理这课之前,正好学校里有公开课比赛。张敏讲了《老王》,这是同类文章,我基本上可是直接借用学习目标的达成。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细读课文,分析形象。

3.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接下来就是,字词检测。问题的设计: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照时间顺序,说一说详写的有哪几件?你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背景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评课老师认为问题太啰嗦,应该改为: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按照时间顺序,说一说详写的有哪几件?并且应该在每个问题之后,都要给学生出示小结内容。至于我“梳理情节”环节,完全可以去掉,因为这就是梳理了情节。对于详写内容的,一定要显示出总结。对于,红军过草地的环境,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追问就可以,没必要打出来。)

我觉得,此建议让我茅塞顿开。我在上课前就纠结于这个环节的设计,现在觉得真是旁观者清。我收获很大。

2.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应该加入: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此环节本来还有一问,他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后来去掉了。评课老师认为,此环节应该让学生找出来读一读,可以齐读,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个别学生读,然后齐读。)此环节,就是应该落实到读上!以后这课就可以更上一层楼,知道如何兼顾学与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的关系了。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问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目?我给学生的引导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评课老师认为:这是在问题目的作用,应该是:含义+表达效果,表层含义就是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深层含义就是主旨和中心。表达效果,可以有线索,引人入胜……)此环节,指令不明,问题和答案不一致。

语文组的每次评课,都能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己设计,琢磨的课,每一步的修改,印象更深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色的鱼钩》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