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在宫里的后台是谁?“贤孝才德”四字已给出答案

冷子兴第二回就说了,贾元春被选入宫中做女史去了。想必元春进宫的时候,也就十三四岁的光景。这之后,作者再没提到元春,直到十六回。

十六回,宫里特意派了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亲自前往贾府,宣贾赦贾政进宫。贾家合家大小都吓坏了,不知道皇上特意叫了贾赦贾政进宫,所为何事。

贾母领着众人,惴惴不安地等着宫里消息。大约等了四个小时,赖大等三四个管家从宫里急忙赶回来,向贾母禀报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母等人听了,心神才安定下来,接着又转忧为喜,赶忙大装起来,好赶往宫里谢恩。毫无征兆,元春就这样封妃了,这泼天喜事来得实在突然。很明显,元春封妃肯定和贾家无关,也和王家无关,否则不会一点征兆都没有,贾王两家也不至于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那么元春封妃,到底靠谁呢?仅仅是因为她自己很优秀,皇帝上看了她?还是她在宫里有靠山呢?

我认为,元春封妃应该和宫里靠山有关系。因为元春虽是贾家大小姐,可她进宫毕竟只是做女史,也就是高级宫女。自古以来,宫女成为皇帝妃嫔的不少,但起步就是妃位的几乎没有。贾元春却起步就是贤德妃,而且还担任凤藻宫尚书,继续掌管后宫事宜。而且从称呼看来,元春不久后,又升为贵妃了。

起步就是妃位的起点,不久就升为贵妃的上升速度,还掌管后宫的实权,这背后必然有人在捧着元春。这个捧着她的人,肯定不是贾家和王家,而是比贾家王家势力还要大的大人物。

那么元春背后的靠山,究竟是谁呢?答案就在“贤孝才德”这四个字上。

皇家选中元春,看上的就是元春的“贤孝才德”。“才”自不必说,就是才华、才能之意。我们重点说说“贤孝”二字。“贤”就是贤惠的意思,“孝”就是孝顺的意思。看来“贤孝”两字,用来形容儿媳妇、孙媳妇最合适不过了。

皇家起初选元春进宫,只是做女史,又不是做儿媳,却为何那么看中“贤孝”之德呢?其实,这在十六回也有说明。十六回,贾琏和王熙凤,以及赵嬷嬷三人,正聊着元春归省之事。王熙凤说,妃子省亲,自古从未有过的事。贾琏听了就说:

​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

原来,皇帝是个大孝子,每天亲自伺候太上皇和太后,还觉得没尽到孝道。正因为皇帝是个大孝子,所以他才体谅后妃思念父母,于是特许后妃父母每月进宫,和女儿团聚。

后来,太上皇和太后觉得,宫里毕竟规矩多,后妃父母进宫,也无法和女儿尽情团聚,倒不如准许后妃回家省亲一次。这才有了元春归省的大喜事。

既然皇上如此孝顺,以至于自己日夜伺候太后和太上皇,尚且还嫌不够孝顺,那么皇上会不会在看到一个极其聪慧,且贤孝的女孩儿时,就想着招进宫里来,代替他伺候太后呢?

我觉得完全有这个可能性,皇上再孝顺,也无法一天24小时伺候父母。毕竟他有很多朝廷大事要办,而且还需要有时间去后妃寝宫,为皇家延绵子嗣。再者,皇上也会为人父,他还需要教导子女。总之,皇帝分身乏术,他便有十二万分的孝心,也无法时刻伺候太后和太上皇。

于是,看到一个聪慧贤孝的女孩儿时,皇上很可能会选进宫里去,留在太后身边,代替他尽孝。我想,这就是曹雪芹特意强调,元春进宫是因为“贤孝才德”的原因。这四个字,其实就暗示了元春进宫后,伺候的就是太后。

凭着元春的聪慧和贤孝,她很可能深得太后的心。日子长了,太后自然会很喜欢元春。而身为母亲,太后看到一个好姑娘时,自然也容易想到,让她留在儿子身边,伺候儿子一辈子。何况,如果不封元春为妃,太后也无法一直留着元春,因为宫女满了岁数,也得出宫嫁人。这或许就是元春毫无征兆封妃的真实原因。

总之,“贤孝才德”四字,其实就暗示了元春进宫后,会伺候太后。那么她突然封妃,很可能背后靠的是太后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贾元春在宫里的后台是谁?“贤孝才德”四字已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