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变量》

近日读了《变量》一书,感想颇多。

何帆老师,曾经用一年的时间,走访11个国家30多个省市,拜访数名学者,记者,工程师,老师,创业者,小贩,留守儿童,何老师的努力,就是要帮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带我们走出小的世界,看到更宏大的全局。《变量》就是何帆老师在惊涛骇浪沧海沧田中帮我们淘洗出来的闪光的珍宝。


何帆老师用其犀利的鹰眼视角,剥丝抽茧,还原五大变量背后的社会性历史性:

第一,大国博弈,中美贸易摩擦,渐行渐起的民粹主义,人工智能,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第二,技术赋能,在遥远的新疆,无人机已经如入无人境界,洒农药,摘棉花,科技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老兵不死,举海尔为例,勇于突破,勇于去海尔化,是每一个基业长青的团队的决胜之道。

第四,自下而上的力量,多核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城中的老城,旧城和城中村就像城市的湿地,是城市进程的一部分。我尤其对何帆老师提到的义乌很有感触,提到义乌是自营者的勤奋,低调,以及他们“卑微者最顽强,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从来没有受到过重视,”还有建筑系教授让学生去考察菜市场和城市流民,因为就是在这些看起无关紧要的地方,可能存在着影响社会进程方向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接地气吧。

第五,重建社群,何帆老师和美国专家一起考察北戴河阿那亚住宅小区,感受久违的亲切亲近,因为在阿那亚,他们就像一家人,所有的美好都被放大,他们可以找寻到在网络和电子以外的归属感,是的,每个人都不是孤岛而是需要链接的群岛。


还有四川范家小学的留守儿童,他们是不幸的,同时他们又是有幸的,他们无意中拥有了孩子最好的社群——同龄人,所以他们拥有了平等,包容,自信,乐观,他们可以安然接受命运的馈赠,既不抱怨,也不抗拒。

重建集体生活,才能更好的发现自我,只有社群活动才能抑制利己主义。

我们的孤独感从哪里来?也许真的就是缺少了社群的归属感。

何帆老师的各种变量发人深省,让我们看到表象背后的根源,何帆老师之所以这么的睿智,真是有他强大的历史感看现在,看世界。因为

"我们尽可能跨越不同圈子的界限,去理解社会的全貌,历史的端倪,带你走出自己的部落,理解他人,培养对时代形势的敏感度,逐渐构成一种深邃的历史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