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安徽第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昨天,朋友圈都在转发一个好消息,桐城市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1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这也是安徽省继亳州市、歙(shè)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黟(yī)县之后的第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至此,安徽以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第4位(与云南并列),前三位分别是江苏(13)、浙江(10)、山东(10)、河南(8)、广东(8)、四川(8)。

国务院在关于同意将安徽省桐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说道:“桐城市历史悠久,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评价对桐城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对历史文化稍微了解的人都会被这座小城所迸发的历史文化魅力所惊叹。 

桐城最响亮的名片是六尺巷,我在很小的时候便已听说过六尺巷的故事,那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敦敦教导广为流传,虽然六尺巷并不是什么巍峨的景点,但其背后所传达的“礼让”二字,却足够高大,而这种大度做人,克己处事,团结邻里的气度也一直是桐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六尺巷的主人翁是张英,张英虽官至礼部尚书,但其名气却不及其子张廷玉,张廷玉历经康雍乾三朝,位极人臣,极得恩宠,是《明史》总裁官,死后更是得到配享太庙的殊荣。以张英、张廷玉父子为代表,张氏一门在清前中期可谓是合家顶戴,满门朱紫,桐城人在政治上取得了极大成功,要聊桐城历史,张英、张廷玉这对“宰相父子”是离不开的。

而真正使桐城名扬千古的,却不是张氏父子,而是一个响当当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直接以桐城这一地名命名一文学流派,主要原因便是桐城派的主要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均出自桐城。桐城被称为“文都”,历来把“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奉为金科玉律,读书学习氛围浓重,据记载,明清两代桐城共出进士、举人达854人之多,比同属安庆府的怀、潜、太、宿、望五县进士和举人的总和还要超出数倍以上。正因如此文化氛围,桐城才诞生了如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吴汝纶这些文坛大佬,桐城派巨匠。

桐城派渊源深厚,要细细说来可能需要长篇累牍,简单来说其文风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不求堆砌辞藻,但求清真雅正,清顺通畅,这种干净干练,一气呵成的文风在有清一代极受推崇,后世曾国藩更是桐城派文风的集大成者和旗手,桐城派制霸清代文坛200多年,对日本亦有颇多影响。

除了在文化上的成就外,桐城也有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桐城文庙、孔城老街、龙眠山等,旅游资源点有86处之多,加之山水相间的地理格局,使得桐城极具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此番桐城获批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桐城发展文旅的一次重大契机。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殊荣,是责任,也是义务,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不得进行任何与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等,若因保护工作不力,也会受到相关监督和保护部门的通报批评。

最后,希望大家有时间去桐城走一走,看一看,千言万语不如脚步丈量。

文章用图:@FENG-PHOTO、@单反不单、@vera何缊、@曙光736

本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桐城,安徽第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