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作者是说服力权威专家史蒂夫·马丁,诺厄·戈尔茨坦,罗伯特·西奥迪尼。作者之一罗伯特·西奥迪尼,还有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影响力》,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全球售出200万册。
这些原理是:互惠(人们感到有义务偿还别人给予的恩惠)、权威(人们希望专家指点迷津)、稀缺(某样东西越稀少,人们就越想要)、喜好(人们越喜欢某个人,就越容易答应他的请求)、保持一致(人们希望做出跟自己的承诺和价值观相符的行为,并始终如一)、社会认同(人们会参照他人的做法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而这本《细节》,就是对影响力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入。
书中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见场景,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给出了52个实用性建议。
每个建议都是一个独立篇幅,很适合碎片时间阅读。和市面上只会讲大道理的书相比,不仅给了鸡汤,还给了喝鸡汤的勺子。
看完后,我觉得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一本手把手的实用教科书。
工作沟通、商务谈判、家庭教育、个人成长,所有场景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建议。不信,就和我一起来GET吧。
正整本书读下来有几个最深刻的感受。
1、怎么帮助别人?
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群体时,希望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的善意,尽快融入,所以当别人提出需求,取个快递,拿个外卖,打印文件等,很容易就答应了。
然而当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时,别人也会同样帮忙吗?
不一定!
人类的心理如此复杂,好事可能变成坏事。过多帮助别人,尽管能获得好人缘,提升价值感,但却可能影响自己的效率。
第一个就是增加双方的帮助的次数,第二个就是明确的告诉对方:我帮你,你帮我,自然平等,互惠互利。
2、怎么获得帮助?
遇到了搞不定的问题,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感觉尴尬、不自在。
——如果被拒绝,或是被嫌弃问题太傻……好丢脸。
毕竟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那该怎么办呢?
方法一:大胆开口!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别人拒绝你,也是需要付出心理成本的。别人也会感觉抹不开面子、尴尬地说不出拒绝的话,甚至还要接受内心深处愧疚感带来的拷问折磨。内心纠结的可不止你。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既然有可能不被拒绝,为什么不试试呢?说不定就成功的了。
方法二:提供鲜明而生动的细节
沟通时,告诉对方一些自己遇到困难的小细节,方便对方理解,衡量难度。
同时清晰地告诉对方,你需要对方去做什么?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或资源?
最重要的一点,不仅说明这次帮助会对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还要着重强调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用价值打动别人,别人也会动力十足。
3、如何高效开会?
在公司会议上,领导们最期待的效果是会议高效,但是往往人们在开会的时候,有相当多的时间都浪费在听别人讲那些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上。这是导致会议不高效的元凶,在不高效会议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往好里说是“还凑合”,往坏里说就是“相当糟糕”。
那么如何提高效率?
1、请参加会议的人在会议前开始准备好提案讨论材料,并发放至每位参议成员。
2、组织会议的人最后一个发言。组织会议的人是要起到一个控场的作用,最后发言时要统筹局面,总结之前的发言。
3、做个任务清单。议程搬上纸面,而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4、对会议的座次安排做出微妙的调整,例如圆桌环坐适合讨论项目,进行头脑风暴。而一人发言,对面排列做适合布置任务或项目演说。
4、一次用的细节多少才合适?
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我们熟悉的与人交往的场景,都蕴藏着微小却能产生巨大改变的细节。
《细节》这本书,不仅写了影响力背后的心理机制,还有运用的话术方法,懒人宝典,简直不能太棒!
我读到一半,不禁会想:是不是可以在一次的沟通中多多使用这些54个技巧呢?
作者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不能在一起使用这些技巧,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影响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时,小改变之所以产生大影响,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原因:因为它们很小。它们不起眼。它们极少引起人们的猜疑或注意。如果多了反而起不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