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非暴力沟通》感悟

原创:玫瑰   

核对:艺霖  哑铃

编辑:杨荷    艺霖    哑铃

    2月8日晨读体会:

      对于倾听,更多的是陪伴,而不是必须要理解和共情,更不是同情,怜悯和建议。

      倾听是全身心的陪伴,倾听不仅仅是耳朵听,还有眼睛的看见和其他感官的感知,全方位的感受和陪伴对方。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示弱的同时,把思考和责任归还给对方,每个人都是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当他被倾听,并通过倾诉后,他自己能理清思路,找到方向。

      今早发现“聪明”也是评价和标签,好像是表扬,其实具有不好的负面效果。被聪明激励向前走的我们,是不是背负了太多、越界了太多、代替了太多?

      当我们不那么聪明时,也许会给孩子留出更多的成长锻炼空间,也许会让我们更谦虚,更能理解他人。我们的“聪明”是不是小智慧呢?大智若愚境界更高!放下对自己对他人这个“聪明”的标签吧!

2月10日晨读会的感悟和收获:

      全身心的倾听时,当对方自己也不清楚他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做到有效的引导他表达出他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从书上案例中学习)

      在倾听时,我们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伙伴的分享,当我们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时,我们让自己慢下来,过去的我们反应太快了。察觉并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有能力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伙伴的精彩分享,对于孩子我们只需要关注他的情绪,不用教他或替他解决问题。

      曹燕的案例分享感悟:和孩子有一些小矛盾小冲突时,不用时时刻刻想着先解决问题,急于安慰照顾孩子,当我们自己也有情绪时,可以选择先关照自己。孩子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能力和力量。

      当他看到一个真实的妈妈,妈妈也是有情绪,妈妈也需要安慰时,他会反过来去照顾妈妈,这正是给了孩子一个真实体验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关注到他人的情绪,让他萌生了一份责任心和关爱心,让他自己觉得“我也可以关心照顾妈妈”而觉得有力量。

        现在我更加理解了杨荷老师说的“不做100分父母,60分就ok”的含义了。在孩子面前做真实的自己,适当的示弱,才能给到孩子成长和体验的机会。

        当我们做真实的自己,关爱自己时,孩子是不是也感受到一种平等呢?不再是过去那样被事无巨细的照顾,所有事情都被决定和掌控,孩子也会体会到每一个人的不同和自己的力量。

        晨读会的氛围真是太好了,听着子堉、范丽和小伙伴们的分享真是享受,受益,感谢感恩伙伴们的分享和这样美好的约会!

    2月11日晨读会的感悟:

      人的感受和需要都是相通的,即使被我们看做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我们越是专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越能把他看做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

      当我们面对无法沟通的孩子或其他家人时,放下自己的情绪和期待,关注他的感受和需要。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畏惧与他们坦诚的沟通。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看起来不愿意和我们沟通交流,但他的内心可能是很渴望陪伴和关爱的,只是不想被控制。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主动和孩子连接,打破僵局,因为我们是大人。

2月14日晨读会的感悟(第九章 爱自己):

        爱自己,自己是“特殊的生命”,不是“一把椅子”。

      负面的自我评价——“笨蛋”、“你懂得太少”、“你真自私”,“你太自以为是了”,导致自我憎恨和羞愧,自我憎恨无法让人从失误中获益。

        自我评价的方式要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

        出于“羞愧”和“内疚”的行为不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应该”和“必须”让生活失去了乐趣。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如何对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使我们的转变符合我们的心愿,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羞愧内疚和自责。

      长颈鹿沟通的忧伤——直面人生的苦难,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感到遗憾是难免的,而无需责备自己,也无需责备他人。

        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的。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长颈鹿沟通的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今天我发现,长颈鹿沟通最重要的运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2月15日晨读会的感悟(第九章 爱自己):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目的会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如果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得到赞同、为了不感到羞愧、为了逃避惩罚、或是为了履行职责等,我们的感受都是不舒服的,我们会感到活得不高兴、苦恼、痛苦、委屈、可怜、压抑、枯燥等;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生活将充满乐趣。

      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等心理来寻求改变。

      认为自己无可奈何时,我们不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沦为了机器。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明确我们做事的目的和动机,让爱来引导我们的行为,将会带来美好的感受。

      除了练习理解我们做事的行为动机,在某件事情的当下,可以试着体会自己的感受,如果是不舒服的感受,可以停下来仔细体会并看一看我们做这件事的动机和目的,是“不得不”,还是我“选择做”,这样将会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会找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会发现爱,内心将会平和宁静,不再抱怨。

2月16日晨读体会(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为什么会生气?我们认为别人做得不对、不好、没有符合我们的预期,把生气归因于他人。

      这样的愤怒播下的是暴力的种子,愤怒驱使我们指责、批评、惩罚他人,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情况更糟糕,我们又制造了新的问题。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

      愤怒时,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评判他人更有益于解决问题。

      新的思维和表达:“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指责一个人,往往使我们的愿望更加难以得到满足。例如当你指责对方为不负责任的人、懒惰的人……时,这种消极看法很可能最终成为可怕的预言。

      课堂警句:指责孩子时,孩子不会减少他对我们的爱,而会减少他对自己的爱!

        生气时我们有四种选择:一是责备自己,二是指责他人,三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选择后两种时,愤怒就不再存在。

2月17日晨读体会(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的想法——“应该”、“不应该”、给人贴各种标签,评判他人各种错误。生气时请觉察头脑中这些想法。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体会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是因为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之前,如果对方处于强烈的情绪中,是很难静下心来听我们说的,所以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

      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而不纠结于他的想法。

      当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就会发现彼此作为人的共同点。

      当人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时,就很难体会到别人的痛苦。

      说话前先想一想,慢下来体会,慢下来运用,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2月18日晨读体会(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来避免伤害):

        运用强制力是出于防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此时,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

      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关系更加疏远。

        有的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们有益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

      除了体罚外,指责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惩罚方式。这让人变得冷漠,体会不到爱。

        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还是为了避免惩罚或者得到父母的疼爱来满足我们的愿望?

        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2月19日晨读体会(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今天读书收获特别大,它让我一次又一次的看到了过去生活中的问题,很多看似有益的、正确的思维实际上却伤害了彼此的关系,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父母对孩子的许多天经地义的教诲,真的合理吗?

      学习了NVC之后,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有了很多的觉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多一些思考;在孩子情绪很大时,开始留意和倾听他的感受,即使现在还做不好,但也算有了进步。

      对愤怒的情绪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孩子有冲突时,我开始会有点生气,但会提醒自己,关注事情本身,不说教,孩子的情绪我接纳,但我也坚守我的原则。

      今天读书,读到了内心的冲突——焦虑,感触很深。对于手机问题,我和孩子始终没有摸索出适合我们的方式,经常有焦虑和沮丧的情绪,内心犹豫和矛盾,放手和管控两种方式经常在内心里冲突。

      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已,我们会心情很坏,运用长颈鹿沟通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今天伙伴们分享的真实案例,更是大大的帮助了我,让我更多的去思考我和孩子的各种状态,纠正自己的不足,很庆幸学习了NVC,让自己明白了许多,也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很庆幸学习中结识了这么多同感同悟、志同道合的伙伴。学习NVC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美好,重拾生活的热情,生活的热情来自于内心的力量。

        感谢子堉带领的晨读,在这里我们可以坦诚的交流,今天读书的一个观点是“坦诚是个人成长的先决条件,个人的成长是通过彼此自由、坦诚的交流来实现的”。

      在这里我正是感受到了伙伴们的真诚、坦诚和友爱的氛围,有问题不怕,我们大家一起讨论,赋能,随着交流的深入,思路会慢慢清晰,我们会重拾信心。

      再次感谢杨荷老师带领的NVC,感谢子堉每天的陪伴和赋能!

2月21日晨读体会(后记和诗):

        杨荷老师的话“你笑了,家里就是春天”。我在想:我的笑对老公很重要吗?我的笑对孩子很重要吗?我的笑对家很重要吗?我的回答“是的”,最近两天卫生间换水盆的事让我看到了,我的开心、接纳和看见对老公是很重要的。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让我们的家成为充满爱的地方。

      长颈鹿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

      当你还能跳舞的时候,不要行走。(P188页诗)

      “每一个不曾跳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著名哲学家尼采的经典语录。

      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以NVC为缘,因缘际会。爱我们的NVC大家庭。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非暴力沟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