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四百多年前,时值明朝,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时常有倭寇入侵。所谓倭寇,就是由日本的武士、浪人(包括无主待业之人、无赖、地痞、流氓之类)为主要成员,并收纳了一些中国的汉奸、卖国者。以往,倭寇的每次袭来,我国沿海一带,便鸡犬不宁、家破人亡,百姓们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灾难困苦之中。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此话不假。民族英雄戚继光组建了一支“铁军”——戚家军,他率领着这支精锐军队横扫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纵横驰骋、每战必胜。

举出一次戚继光指挥的经典战例:1563年,两万多名倭寇入侵我国福建,其主力迅速包围了福建境内的仙游城。此时,戚继光担任福建的军队指挥官,与倭寇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战役——仙游之战。

来看此次战役的兵力对比:戚继光驻防在福建全境的总兵力仅为六千人左右,而仙游城下的倭寇主力部队超过了一万人。注意看:戚继光的军队是分布在福建全境,仙游城只是福建境内的一座城池,可以说,戚继光能够调动的直接、快速地投入此次战斗的兵力,根本不可能达到六千人:敌众我寡,怎么办?

戚继光自有办法:一方面,火速调集戚家军主力向仙游城赶来;另一方面,他亲自率领戚家军一部赶来保卫仙游城,仙游之战开打。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戚继光派遣一支小部队先进入仙游城,稳定军心、全力防守。而且,他还在倭寇的营寨附近布设我方大营,当时的我方情况是:众多军旗迎风招展,密集鼓声响彻云霄。不仅如此,戚继光还派出多支“游击小分队”,不断袭扰倭寇部队。就这样,倭寇被耍弄得如堕五里雾中,摸不清我方虚实。

战役持续中,戚继光审时度势,下令暗中派兵往仙游城里运送火器和弹药,以助防守,果然运送成功!接下来,戚继光下令偷运两门大炮和弹药入城。其结果,由于两门大炮体积大、重量沉、目标显眼,这一下子,被倭寇如数截获。更要命的是,倭寇还获取了这两门大炮的使用方法。

这下子,要有好看的了。倭寇们集结成群,把这两门大炮运到仙游城下,炮口对准了仙游城。此时的戚继光,估计要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只见倭寇们装填弹药、点火发射:双炮打响!

炮声震耳欲聋,接下来呢?

——仙游城安然无恙!

——倭寇们倒下了几百人!

发生了什么?

原来,这两门大炮是经过戚继光的严密改造的,大炮的后膛(承受开炮时的后坐力、爆破力最关键的大炮部位)被改造而变得很薄。只要点火发射,结果毫无悬念:马上炸膛!两门大炮就这样爆炸了!

如此一来,倭寇们杀敌不成,反而自损数百人(炸死、炸伤数百人)。戚继光不费吹灰之力,谈笑间,敌人灰飞烟灭!

当然,聪明的你,也会猜出:这两门大炮之所以被截获,全是出自戚继光的“兵不厌诈”。

后来,戚家军集结而来,将倭寇一举击溃、大获全胜。

戚继光和他组建的戚家军,经历了长年累月的抵抗外族入侵的战争洗礼,成为了永远的丰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民族的英雄,人才济济、层出不穷——毛主席也是其中的光辉代表之一。

几多年前(1928年),敌军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发动会剿进攻。在此之前,毛泽东所部与朱德所部会合于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处革命根据地。自此之后,红色区域日益扩大,革命力量逐渐增强。

敌军的进攻与我方的防守在黄洋界(地名)打起来。敌方人多势众、气焰嚣张;我方严阵以待、士气高昂。虽然是以少战多,但是我方占据险要的有利地形,组成了有利的战斗序列: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当时,敌人重重包围了我方阵地,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我方森严壁垒、岿然不动,可谓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围攻。

毛主席在记述此次战斗时,作《西江月·井冈山》一词,词中这样说道:“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意思是:在黄洋界这场战斗的最后,敌人连续开炮,一时间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其结果,却是敌人乘着夜色仓皇逃跑。

原来,那一阵炮声是敌人的虚张声势、故弄玄虚,或者说是“拉大旗作虎皮”。我们不妨调侃一下敌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从上述战况中可以见到,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开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悍有力的民族风格,也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值得代代传颂。

让我们重温一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