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相约星期二》

文/衣橱管理师-倩儿

01 读书·笔记?!

时隔那么久,已经也有2个月没有好好读书,认真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相约星期二》,在疫情反复的一年、一月、相遇,最好的时机,因为关于死亡、人生、文化、价值观。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朋友圈读书君的文案,预告,等,发布后就报名了。当时对书的内容没什么印象,大概是跑读、B面人生、15天、还有已经阅读过此书的前辈们的精辟、到位、又吸引人的总结(好吧,我确实没有想起来当时是哪个字眼吸引我,只知道,是一本关于死亡引发的思考人生的书)

第一次阅读,是在去整理的公交车上,听着音乐,有朝阳,有窗,还有眼眶打转的泪光。是的,虽然很多人“执着”于我还很小(年轻)但我已经越来越感受到时间给我的改变,越来越淡然、越来越容易被感动、越来越容易哭。

是的,书带给我的感动大多来自于读书的过程。事后的笔记,总是会让我不知从何下笔,有很多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我知道,这就是他们所谓“自嗨式阅读”,没有输出的输入,就是浪费时间。

我不确定,是自己表达有问题,还是工具书的表达形式让我觉得不舒服,还是这种书,原本就不应该是思维导图和逻辑清晰的结合体。

所以,就当是碎碎念吧。

02 相约星期二·莫里&米奇

几年前,我陪朋友去过一次欢乐谷,正门对着的标志性“过山车”,是我死都不会玩的一个项目,因为不知道是我玩它,还是它玩我。作为拒绝的交换,我需要玩类似大转盘的项目,当晚发表动态“向死而生,因为害怕死,所以知道怎么活”,但莫里不是,他知道要怎么活,但是不害怕死。

这是一门深刻的大课。

Part1 人生最难的是,是与生活讲和。

我不确定莫里口中的“与生活讲和”,和我日记里的“与自己和解”是不是同一个道理。只知道,我们或许不应该过于执着,揪着过去的人、事、感情、傲娇不放,为了得不到的东西,焦虑、痛苦。

Part2 文化、价值观

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的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声所需要的一切?

需要,变成了想要。

莫里老人想呼吁人们阻断这种全球性的文化灌输,从误导的惯性里走出来。
如果就个人真正需要而言,一切确实不会太多,甜面包圈和茶最多是喜欢吃鸭子,如此而已。紫瑶明白了什么是真实的需要,就会走向关爱和奉献。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接受爱。

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所以,我开始想自己,如果交流的所有出发点,不是为了商业,是为了同情、爱和责任,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或者,同情、爱和责任≠免费是吗?


Part3 接受

莫里语录:
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
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者抛弃它。
学会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
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

我的运用:
我们讲和,不是逃避,是要先接受,承认,感受它,然后再让自己脱离。比如:今天快递没有按时送达,生气抱怨时。我们可以生气,但要让自己接受当下的结果和事实,同时让自己清楚,已经进入不良状态。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又注定要去做另外一件事。你受到了伤害,可你知道你不该受伤。


正如米奇对莫里的这段描述一样,人生衡量的标准不是赚多少钱,有多少可以标榜自己的“名”,而是更多心灵上的贴近,时隔多少年,多少千里,都愿意去探望,拥抱、微笑、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相约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