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这本书对我来说读起来确实有些吃力,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快速阅读了一遍。现在我想一边梳理一边再仔细回味一下书中的内容,顺便消化吸收一下书中的有效营养成分。
这本书为我们列举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七大生活困境,几乎涵盖了我们身边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现象。
囚徒困境
警察逮捕了两名小偷,但检察官手上的证据只能证明他们非法持有及藏匿枪械,判处两年徒刑,而无法证明他们结伙抢劫,判处十年重刑。
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人都辩称无罪,就只能各判两年徒刑,但检察官想出一个妙法,让他们俯首认罪。
检查官分别跟两个小偷单独说,如果对方认罪而你不认罪,则对方判四年你判十年,如果你认罪对方不认罪,你就可以无罪释放。
这样看来,对于二人来说,认罪即是最好的选择。最终的结局是,二人都认了罪,都被判了四年徒刑。但如果两人都死不认罪,两者则都会判两年。
这则故事说明,在囚徒困境中,双方要设法合作,协调行动,而且不能有一方改变心意,从而达到纳什均衡,最终双方共赢。
公地悲剧
群体中不同组的人之间不断上演囚徒困境的情形。
比如早在很久之前,我国就提出水资源短缺的窘况,提倡人们要节约用水。但直到今天还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我洗澡洗衣服浪费一点点没关系。
显然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这样做,在不久的将来,公益广告中,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即是自己的眼泪就一定会成为事实。真到那一天,就是真的公地悲剧了。
搭便车
有人占用公共资源,却没有一点贡献。
当看到这个提法的时候,我的心脏突然剧烈地跳动起来。因为我想到了自己曾经无数次做过搭便车的事情。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住校生,我的同桌是跑校生。有一天早晨我起晚了没顾得吃早餐。早自习的课间,同桌拿出在路上买的油条吃,把我馋得一直吞咽口水。我小声问他明天能不能帮我买一份油条,他同意了。
以后的日子他每天都顺便帮我买早点,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晚起还能有早点吃的优厚待遇。直到有一天下大雨,早餐摊没出来,他没能买到早点,我俩都饿了肚子。我还埋怨他为啥不多跑一条街去另一个早餐铺买,他很委屈地瞪了我一眼,我才意识到是自己太过分了。
想到这,我不由地想到了里的一个问题。
在里写文章 ,如果希望获得较高的阅读量、点赞量及收益,目前有三种方式。一是文章足够好,直接得到平台的推荐,二是文章质量好,得到伯乐的推荐,三是得到各大推文专题的推荐。
这三种方式中,推文专题的推荐则非常符合搭便车的现象。有些作者总喜欢把自己的文章投给各大推文专题,希望获得推荐,但又很自私,从来不愿意支持专题。这种只想获益不愿意付出的行为,就属于搭便车,属于不劳而获,属于占用公共资源。
我自己也曾多次被推文专题推荐过,虽然我一直尽力支持专题,但相比专题给我的支持依然是微不足道的,我忽然有一种搭便车的感觉,并有些羞愧难当。
懦夫博弈(也称“边缘政策”)
双方都在测试对方的容忍限度,并希望对方先屈服。
比如在路上开车,正常行驶状态下,突然有人硬是想强行塞进某条车道。被侵犯的车辆一定不会轻易让他得逞,双方一定互不相让。交通事故最容易发生在这个时刻。
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有一个人做出了让步,哪怕是迫不得已。
志愿者困境
遇到特殊事件时,必须有人为团体牺牲,否则就会满盘皆输。但每个人心里都希望别人去牺牲。
比如董存瑞炸碉堡,如果他不挺身而出,牺牲自己炸掉碉堡,这场战役的结局肯定是全军覆没。他的牺牲,换来了转机,赢得了全局的胜利。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志愿牺牲者为什么会如此大公无私?如此大义凛然?其中有道德的成分,更有大局意识,英雄主义,及献身精神。
两性战争
两人有不同偏好,比如丈夫想去看球赛,太太却想去看电影。但侧重点在于双方都希望对方陪着自己而不是各自去做喜欢的事。
这个现象我相信在每个家庭中都会频繁地出现。
我和老公都有晚饭后去锻炼的习惯,他喜欢快走,我喜欢散步。他觉得散步达不到运动强度,白白浪费时间。而我觉得散步是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
他希望我陪着他快步行走,你追我赶很有情趣,我希望他和我携手在林荫小路上边走边聊。
于是我们达成最终的共识是,他先快步走一圈,我在后面慢一点走,等他追上我的时候,我和他快走一圈,他再和我慢走一圈,然后俩人一起回家。
这样的方式不一定是最佳状态,但是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求。也达到了两性和谐的境界。
猎鹿问题
几位猎人,想要猎到一头鹿,要想成功,必须所有人都参与,缺一个也猎不到。
在去猎鹿的途中,一位猎人毫不费力打到一只兔子,于是他就想放弃去猎鹿的计划。但是如果他真的退出,猎鹿计划就瘫痪了。想退出的人,就是团队中不合作的一员。
怎样避免团队中出现不合作的成员而导致全盘皆输呢?希望在后面的章节中找到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