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角度揣测人性,就以什么样的结局诠释自己的人生 ——读《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笔记(下)

六、哈洛(1905-),猴与铁娘子,爱与亲子依恋关系。

哈洛,美国比较心理学家,犹太人,自幼缺乏母爱,他用各种猴子做一些情景极端的实验,导致动物保护人士抨击,其本人多次病发抑郁症,后患帕金森,饱受心理和疾病的折磨。其猴子实验堪称依恋心理学最具代表的实证,凸显亲密情感对生命的重要。他对爱的研究比较深入,对顺从、服从、暗示等没兴趣。

有奶不一定是娘。肢体接触是影响感情或爱的重要因素,这点并不让人意外,但我们没想到的是肢体接触可以完全凌驾于吸奶的生理需求之上,两者悬殊之大让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幼猴吸奶只是为了维持与母猴之间频繁的亲密接触。哈洛由此判断,爱源于接触。

人生在世,所求绝对不仅是温饱而已,我们不计代价,寻求亲密接触,我们不在乎外表美丑,不论相隔多远,一眼就能分辨出哪张脸是我们最爱的人。一旦我们将自己托付给对方,对方就能置我们于死地。然而仍有让人欣慰之处:我们眼见人类的信仰是如此坚定,可以不顾一切障碍,筑起沟通桥梁,让彼此更近。

七、亚历山大,1960-1970年开始实验,松鼠乐园实验,颠覆成瘾成因。哈洛的弟子。

在舒适的环境,实验者并不会主动取药物。人类使用药物,并非药物成分致使其不得不一再服用,而是药物可以让自己适应环境的苛刻考验(恶劣的环境导致成瘾反应,药物只是缓解痛苦)。亚历山大发现,成瘾比例提高,并非因为药物更容易获得,而是人心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药物成瘾并非存在,是各种环境、文化交错反应出来的结果。

亚历山大实验本身并没有被学界很多人重视,被取消补助并关闭,但引起一系列有趣的后续实验,这些实验研究都与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为主题。

实验被关闭后亚历山大开始研究心理学历史。他发现很多时代物质成瘾的想象几乎不存在,随着工业化进程提高,人的环境、意识形态剧烈变化,物质成瘾的比例越来越高。他发现,成瘾比例提高,并非因为药物更容易获得,而是人心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20世纪末,无预警裁员增加,社区联系变动薄弱,人际关系急剧变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瓦解,工作、技术、语言、国籍、意识形态不断改变,价格、收入、及社会互动都不稳定,就连最重要的经济体系也未必能维持良好的运作。有钱没钱都一样,人心错乱,引发了更大的混乱,而且波及脆弱的人际关系互动网络,社会与实体世界,就连维系心理世界社会平衡的精神价值也难以幸免。亚历山大这样说道,失去这些重要的力量,人类就像笼中之鼠,社会失调,心无定向,人们盲目寻求慰藉,不管能否从中得到实质的满足。追根究底,亚历山大放弃了过往的信念,重新成为传统的捍卫者,多年来,他不断提出前卫激进的质疑,却得到如此保守的结论:我们应该重视人际关系、爱、情感、友谊,以及有益于家庭及工作构筑的生活模式。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用家庭取代帮派,回归传统,为频发的文明指引方向。

亚历山大这个情场失意,骨子里浪漫、两度离婚的男人,在60岁和第三任妻子安定下来。


八、洛夫特斯,虚假记忆实验,暗示会污染记忆——记忆会遭扭曲。我们渴望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采取某种说法,甚至不在乎自己是否会由此成为罪人。现实和想象仅一线之隔,即使是微乎其微的暗示,也会影响记忆的真实性。

研究长期记忆。他的观点:记忆像诡异多变的河流,像狡黠的老鼠,难以掌握行踪。该观点震撼的实验心理学界。短期记忆像一见钟情,长期记忆像婚姻。

洛夫特斯14岁早晨,发现她的母亲溺死在自家游泳池里,父亲说是自杀。她致力于拯救遭受性侵家庭重聚,她一直没有孩子和丈夫。


九、坎德尔,神经元记忆实验,发现神经元creb.研究记忆运作的机制,倡议最简单的方式研究人类复杂的心智。

用进废退,每次练习同一项目,就相当于在脑部重复此项任务所需的神经元网络,反复提醒自己,相关联的脑部神经元重复刺激。


十、莫尼斯,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获得1949年诺贝尔奖),精神病外科疗法。我们一方面痛恨疾病折磨,一方面又相信受苦让我们具有人性。莫尼斯认为,精神异常就是神经束异常,神经束是连接在前脑和丘脑的神经束上,如果有异常可以切断他们的连接。1950年精神病药物发明后手术锐减,人们更愿意接受药物治疗。

弗洛伊德提出心智运动完全受过往经历影响的理论,让学界认为只有从生理层面着手才能治好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到底源于化学成分还是过往经历,要用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这两派争执不下。

20世纪末,美国已经立法对外科脑部手术做个严格规定。莫尼斯时代还没有应该规定。现代手术发展更成熟,只对有病态部位做手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什么角度揣测人性,就以什么样的结局诠释自己的人生 ——读《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笔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