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老电影,无数次在各类评分网站出现过,但因为短评实在太压抑了,叁爷始终没有勇气去看。
昨夜又是失眠的一晚上,凌晨4点依然无法入眠,起身把这本电影刷完。
压抑。
果然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电影很精彩且很有意义,电影美学奈斯,镜头表现力非常的棒,故事主题令人感动。
但是电影里的每一个个体无不表现出压抑的感觉,反省人生令人忧伤,让人坠落到深处。
吃着饭,看着电视,和朋友聚会,匆忙的行走在街上,生活看似忙碌却又如此平淡。
假装开心,与形形色色的人说着生活里发生的大小事件。
麻木不仁,没心没肺似乎过得很开心。
是啊,胆小的人选择这样的方式生活,看起来都是诗和远方,不关心任何事和任何人,也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盲目的适应社会的任何转变。
似乎是习惯了孤独,往往自我催眠:其实我并不孤独。
每每在聚会之后,开车回家的路上,叁爷都会感到空虚、疲累。
在繁华的街头,闹市街巷的人群中间,时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冰冷躯壳。
失败的意思就是,你让所有人都失望了,包括你自己。
电影以一个代课老师为主题,从教育的话题延伸到每一个人的孤独心灵。
电影里的这所高中,收容的多数是问题学生,成绩极差又缺少家庭教育,政府只关心学校的声誉是否影响了附近土地价值,教育部门只在意权力,教学研讨则永远是敷衍了事,任课教师每天不但要处理学生的问题,还得兼顾自己的困惑。
有些老师常年处于崩溃的边缘,动不动就请假;有人则是终日对着铁窗皱眉,心生绝望。
而亨利则是个另类的教师,因为是代课老师,所以对于亨利来说,他解决不了学校多年以来的历史问题,同样也拯救不了这些问题学生。
家长日没有家长出席,学生出了问题,家长却要指责老师,更有些家长常年用言语和偏见霸凌自己的孩子。
在成为父母之前,人们或许应该确保自己懂得怎么做父母。
通过多个教育人士的自我讲述,有一种纪录片的手法在里面,意味深长的粉笔动画带入了主角的内心独白,穿插拼接各种回忆的片段,看起来有多条故事线,一一进行井然有序,并没有令观影我感觉混乱。
故事主角亨利有位年迈失能的祖父,不尽职的看护常在祖父失控时要亨利前往善后,每回面对失能的祖父时,亨利总会回想起母亲曾遭祖父欺凌的往事。这样一来就能理解亨利的冷漠其实绝大多数源自他的童年记忆。
另一条故事则是亨利在探望祖父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堕落的失足少女埃里卡,从拒绝到收容,从一次次的绝望到有所期望,一位被救的失足少女让亨利似乎获得了救赎。
剧情的流畅和表现力,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取决于导演手法,一波接着一波的高潮,所有的空档宛如大海潮汐。
电影的BGM可所谓神之一笔,稳妥的控制了所有的情感节奏。
在电影里看到的不少乱象,可能是无解的,这不就是我们当下的境遇吗?
其实这个世界早就已经疯了。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熟悉却又如此陌生,呼吸着,生活着,却找不到生存意义,找不到自我的价值。
"The sea of pain that we aII have to get out of it.
You may see me,but I a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