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修行 D9:赋能的实践

01 《重新定义公司》

《重新定义公司》是一本讲述谷歌如何运营的书,今天读了其中的推荐序和前言部分,有很多的收获。

记下来,希望这些收获能作为种子在我的行动中生根发芽。

02 组织创新的三次革命

组织创新的三次革命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

第一次是工业革命,核心是机器取代了体力,科技超越了技能。

第二次是生产力革命,核心是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普及,工作被知识化,强调的是标准化、可度量等概念。

第三次是管理革命,知识成为超越资本和劳动力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管理的重心转向激励,特别是动机的匹配。

很多时候,我并不去读推荐序,但为《重新定义公司》做推荐序的是曾鸣教授,不得不读。

在推荐序中,曾鸣教授把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时代大变更称为第四次革命——创意革命。

在讲创意革命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谷歌的一个核心观点。

03 创意精英

谷歌的一个核心观点,同时也是本书的核心观点,是:

未来企业的成功之道,是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Smart Creative),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曾鸣教授认为,这意味着组织的逻辑必须发生变化,而且他在阿里巴巴也获得了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曾鸣教授提出创意革命。

曾鸣教授如何认识创意精英的呢?

未来的商业世界里,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化机器人等将构成商业的基础。在可见的未来里,机械性、重复性的脑力工作甚至一些复杂的分析工作都会被机器智能取代。曾鸣教授认为,真正在未来社会有价值的是那些具有创造力、洞察力和对客户感知力的人,他们就是创意精英。

曾鸣教授认为,对于创意精英而言,他们最主要的驱动力来自成就感和社会价值,他们能够自激励,因为最需要的不是激励,而是赋能。

04 何为赋能

在推荐序中,曾鸣教授谈及:

虽然未来的组织会演变成什么样,现在还很难看清楚,但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什么是赋能?它和激励有何不同?

我想这对我而言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再去深入体会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能从曾鸣教授的描述中去体会皮毛:

第一,激励偏向的是事成之后的利益分享,而赋能强调的,是激起创意人的兴趣与动力,给予挑战。唯有发自内心的志趣,才能激发持续的创造。命令不适用于他们。……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员工使用了组织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公司雇佣了员工。两者的根本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二,赋能比激励更依赖文化。文化才能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创意精英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去考核、激励,公司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奖励。本质上他们都是自驱动、自组织的,对文化的认同非常较真。为了享受适合自己的文化,创意精英愿意付出、维护、共创。一个和他们价值观、使命感相吻合的文化才能吸引他们而来,聚在一起,奋发进取,因为组织的核心职能将演变成文化和价值观的营造。

第三,激励聚焦在个人,而赋能特别强调组织本身的设计、任何人的互动。……所以,促进协同的机制设计,这是未来组织的最重要领域。

我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对赋能的体会:志趣、挑战、共创、营造、文化、价值观、协同。

05 赋能的实践

最近,在今天看到本书之前,我在思考也和朋友讨论LinkerDAO如何发展的问题。

赋能一词,其实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脑海里,和朋友的讨论中,甚至还写在LinkerDAO初版白皮是中。但是如何赋能,却一直是个未被具体化的事情。

今天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明白了“赋能≠激励”。

赋能是从创意精英自身比经济激励更高层次的需求出发,创造能够让他去进行挑战的环境;赋能同时也需从组织自身出发,去营造文化和价值观,选择志趣相投的创意精英;赋能最终要形成一个人与组织,以及组织内部人与人的协同机制。

赋能在实践上有三个层面的东西:

营造、共创、发展组织的文化与价值观氛围

体察创意者需求,激发他们的志趣,鼓励并支持他们不断挑战

设计并不断迭代组织的协同机制

在LinkerDAO中,我希望能够在这三个层面做出有成效的实践。

修,修理修整者也;行,心念行为者也。

修行,其实就是整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读书是修行,社交是修行,做事是修行,商业是修行……

修行,于我而言是责任。遂记之,以便省察。

马烈

2018.11.16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修行 D9:赋能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