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万种死法》:美丽女人接连死去,硬汉侦探对抗着城市的孤独

“美丽女人的死亡,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有诗意的主题。”

——埃德加·爱伦·坡

一个叫金的美丽妓女找到身为私人侦探马修,请他帮自己从皮条客钱斯手上脱身。就在马修接下这个活,费尽心思找到行踪不定的钱斯并与之沟通之后,金却意外身亡——在酒店被大卸八块,死相极其残酷。成为最大嫌疑人的钱斯却花重金请马修破案。就在调查过程中,钱斯手下的另一个妓女桑妮服药自杀,不久后街头的一个变性妓女小饼干在酒店被同样大卸八块……

《八百万种死法》是当代美国冷硬派侦探小说大师、纽约犯罪行吟诗人劳伦斯·布洛克的代表作,劳伦斯·布洛克被誉为当代欧美侦探推理小说第一人,于1994年获得爱伦坡奖终身大师奖。这本《八百万种死法》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来,引起巨大反响。

这本书不仅在英、美、德、法等国销售火爆,在我国同样畅销。梁朝伟飞跃半个地球,只为见作者一面,4次恳求合作,只为演本书主角;不爱用剧本的王家卫读了这本书,竟邀请作者担任《蓝莓之夜》编剧;朱天文读后,专程飞往纽约,重走本书主角走过的路……

侦探马修游走在城市之中,作为纽约城孤独的见证者,以一己之力,对抗着约定俗成的、毫无生气的生活。

“这座城市有八百万人,八百万种孤独,总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你的孤独。”当时的纽约城有八百万人口,死亡每一天都在发生,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孤独。布洛克所写的,不只是一个让人称奇的侦探故事……

从“我叫马特,我无话可说”,到“我叫马特,我酒精成瘾”,以一己之力对抗城市的孤独,与自己和解

马修是一个嗜酒的私家侦探,曾经是一名警察,追劫匪时开枪意外打死一个小女孩,其人生发生彻底改变。那种负罪感时时包裹着他,使他再也无法扣下扳机,也不再当警察,甚至逃离了原先的家庭生活,在酒精里麻痹自己,又在无法戒酒的惭愧里挣扎,如同在无奈的世界里浮沉。

他孤独地生活,看起来冷漠疏离,却有着一种对人和世界的关心,“我和全人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死亡都在减损我。”当时社会的警务系统紊乱,城市里的不幸接连发生,人们却无可奈何。作为侦探的马修,从未放弃抵抗,他相信自己也许能够改变什么,能避免更多的不幸发生。

“她雇我避免被杀,我信誓旦旦地说她安全了,而她也相信了。杀死她的凶手欺骗我,而我相信了他,现在她死了,我对此束手无策。这件事从内心蚕食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马修受金的委托帮助她从钱斯手下脱身,他完成了金的交代,可是金死了,虽然某种意义上来说金的死去与他再无干系,但是马修却未放弃寻找真相。在万难和威胁中,孤勇地寻找事件背后的联系,一度痛苦得再次醉酒入院。

马修是至善的,虽然他穷困潦倒、孤身一人,但他总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是,十分缺钱的马修每次收入一笔,就会去教堂捐献出总数的百分之十,只有这样,他才能解除某种不安。

调查金的案件,也是马修的一次灵魂的修行。直到金的案子水落石出,他以自己的力量,了结了一个变态杀人狂,阻止了更多悲剧的发生,也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代。对马修而言,最后的痛苦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和解,和对那个无奈的社会发出的沉重一击。

如同村上春树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

从戒酒会上的闭口不谈,以旁观的角度去审视别人的孤独,到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无力和脆弱公之于众,硬汉的柔情背后,是无尽的落寞和无言的倔强。在当时迷乱不安的社会里,马修彰显着生而为人的正义的力量,和不灭的人性之光。

职业各有不同,人无高低贵贱,为了生活,人人都在艰难的生活里诗意地挣扎

当时的纽约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社会的贫富差距巨大,不安、焦灼与欲望在城市滋生,犯罪、毒品、斗争屡禁不止,社会风气差,民众道德堪忧。

劳伦斯·布洛克

在《八百万种死法》里,布洛克慢条斯理地叙事,一笔一划地勾勒当时的社会形态,描摹时代洪流中艰难而诗意的生活的人们。

皮条客钱斯

钱斯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黑人皮条客,他从不打骂手下的姑娘,对谁都彬彬有礼,为人十分绅士和温和。除了拉皮条的生意,他更有意于艺术品收藏,出身体面,家庭不缺钱,甚至还上过大学主修艺术史。退役之后阴差阳错地开始了皮条客的生意,在业内口碑不错。

钱斯的人物形象是在故事推进中逐渐丰满的,开始只是旁人对他的描述,接着是马修与之相处的细节,在他和待人接物尤其是对待自己手下的几个姑娘时,更加凸显他不过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算得上大方和好心的生意人,只不过他的工作是为人所不耻的皮条客。

可以说钱斯是当时社会特立独行的一个存在,挑战了传统观念里对于职业好坏的判定,感情和家庭经历促使了他的自省,从大众的、麻木的生活里抽身而出,戒掉陋习,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拉皮条是一个挣钱的生意,但他并不是个唯利是图的人,在手下的姑娘经历种种艰辛、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之后,钱斯也在这段人生中成长起来,开始为新的人生做打算。

他曾经是一个皮条客,他一直是一个好人。

妓女们

钱斯手下本来有六个妓女,她们在钱斯的庇护下接客、生活,钱斯给她们租好的公寓,给她们置办生活用品。在当时的人眼里,妓女的生活是淫秽不堪的,她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姑娘,轻贱如蚁,就算死了也不会有人在意。

可是在布洛克的笔下,一个个妓女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情和自己人生的人。

唐娜结过婚,做过女招待,当过商店柜员,守过洗衣店,她也曾想以自己的双手辛勤地谋生活,可是打零工的她却总要面对三天两头的解雇。为了生活,她慌不择路地开始了卖身。

“我从小到大渴望的无非是一个人待着。我想要一个体面的住处,想要时间做我自己的事情。我说的是写诗。”

姑娘们都差不多,在不二十岁的年纪,天真地踏进大城市,被有经验的老皮条客轻易带下水。在那样的社会风气下,底层女性的人生悲剧何其相似。

寻欢作乐、疲于人事的桑妮服药自尽,孤独、游离于人事之外的露比去了圣弗朗西斯科,体验妓女生活、找写作素材的玛丽露不再接客,沉迷于诗歌的唐娜准备靠写诗过日子,爱好艺术的弗兰即也许去表演。

金试图退出,也是因为她有了挚爱,想彻底从这种风月生活里抽身而出;对方为了给她新的生活,不惜铤而走险。结果她丧命,他生死未卜。爱情与物质,利益与爱情,人性与利益,是布洛克笔下的深层思索。

“无人愿意为我一掷千金。

无人愿意与我共结连理。

无人愿意救我一命。我已倦于微笑。

我已疲于奔命。

美好时光已成过去。”

抛开妓女的身份,她们也不过是一个个普通的女人,一个个在时代碾压下走投无路的、压抑绝望的可怜女人。她们都是人生和社会层面上的受害者,人人生而孤独,并终将孤独地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八百万种死法》不只是在讲一个侦探故事,更多的是从八百万种死法讲人生的不同活法,和人生强烈而执拗的孤独,在这孤独中,人又迸发出热烈的能量,去向死而生或者负隅顽抗。

警察

法律受到藐视,执法人员失去威信,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为所欲为,甚至有一位乘警因为制止他人在车厢抽烟而被击毙。正义被挑衅,人们不再寻求正义,而是寻求自保,社会治安完全乱套。

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警察变得越来越无所事事,手上的案子一大堆,但是没有人去真正为群众解决什么,毕竟谁也不想在生死边缘冒险。就算发生大案,人们也认为报警是浪费时间。本来应该是人民安全和幸福保证的执法人员,却变成了一个没有信仰的、被生活蹂躏的群体。

既是心酸、更是无奈和气愤。

涉及到道德、法律等原则问题是不容妥协的,有一次妥协,就会有无止境的退让。在社会法律体制里,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人人都是一个螺丝钉。挑战法律、放弃法制,人人都要为之买单。真正能管制、保护社会的,不是警察这个职业,而是人心。

善与恶不过是一念之差,当执法人员不再为民众办事,说起来高尚的职业又能如何,只剩下挥之不去的疲惫。

所以马修即使没有因为过失打死那个小女孩,他或许也不再当警察。在马修的心里,他只信奉内心的信念,信奉真正的正义准则,哪怕自己孤身一人也要破案,他需要生存,更需要信仰。

布洛克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明,他们挣脱了自身的身份限制,不作为谁的配角而存在。与其说是在推进故事发展,更是以推理的故事线,拓展式地书写一个个生动的人生,写他们的苦难和人生,在诗意里挣扎,这就是生活本身。

结语

劳伦斯·布洛克已出版的小说有三十多本,其中又分为五个系列:无证私家侦探马修系列、中年小偷兼二手书店老板柏尼的雅贼系列、韩战期间遭炮击从此睡不着觉的谭纳系列、自我陶醉私家侦探奇波·哈里森系列和不以完成任务为满足的杀手凯勒系列。

《八百万种死法》是典型的马修系列作品,也是布洛克最好的作品之一,其作为硬汉派推理小说家,在这本书中的推理和文字功底可见一斑,叙事行云流水,细节描写十分到位,又没有丝毫拖沓。故事推进的节奏感强,通俗易懂,悬念设置到位,不仅使得破案过程酣畅,又在不着痕迹地剖析人性。

布洛克是在以一种侦探的目光审视、观察、记录当时的社会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不同于一般侦探小说的纯粹故事性,《八百万种死法》更具有文学性和现实意义,在浮躁的世界里发出一声呐喊。

布洛克关注的不是故事本身、也不是侦探本身,只是通过侦探破案的这个过程,去描绘一个城市的现状;怀着一种人文的悲悯,以文学的、诗意的手法去展现一个社会图景。

纵使城市是孤独的,人生是孤独的,而人性还是温暖的,总会有一个人把你的事情铭记于心,如同硬汉马修,倔强地捍卫这世界的正义和人情。

*作者简介:空中行云,一个集爱与孤独于一身的女子,在梦与现实之间自说自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百万种死法》:美丽女人接连死去,硬汉侦探对抗着城市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