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何路到龙津——李商隐的不得志真的是牛李党争的原因吗?

李商隐不得志是真的,但其实和牛李党争的关系不大。

性格决定命运。是李商隐自己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官场仕途的黯淡。

我们先看大环境,何为“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指唐晚唐时期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持续几十年,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整个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朋党之争。

而我们的晚唐第一诗人,因才华的夺目,让人叹息他不得志的际遇。由于自身光环的亮眼,让后世的人习惯性地作主角带入,从时代背景来寻找他曲折仕途的原因,总认为是朝廷党争、用人不明才导致的明珠暗投,不见云开。

其实未必如此。

我们深读李商隐,就会发现一些蹊跷。大都认为他是在成婚的时候成为王茂元的女婿身份让他成为李党,因此和恩师令狐楚及年少好友令狐绹渐生嫌隙,并被令狐绹视为叛逆之人。实际上李商隐娶王茂元的女儿时,令狐楚已死,后来令狐綯在仕途上也曾多次提携李商隐,两人还有很多诗词唱和之作。恩师去世没办法计较,老师的儿子看起来也并不计较,最该计较的人都不计较,那么为什么还说是牛李党争导致他的仕途不顺呢?

牛李党争四十年,最初首领都姓李。“牛党”的首脑是李宗闵,皇室之后,官居宰相,直接推荐了牛僧孺入相。这是牛党的黄金时期。而“李党”的带头人是李德裕,经历宪、穆、敬、文四朝,唐武宗时期地位达到最高峰,裴度是其入相的推荐人。而牛僧孺入相正是裴度罢相之时。我们可以看到,牛党的失势是因为他们依靠的宦官所支持的继承人未能继位,另一派宦官拥立唐武宗即位。而李党党魁李德裕的失势,则是由于唐宣宗继位,忌惮李德裕的权势而将其贬谪,李党随之垮台。

这说明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知何路到龙津——李商隐的不得志真的是牛李党争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