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的好奇与爱—--聆听云访谈《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有感

N4033广东坪山王丹阳

聆听对张良老师的云访谈,我非常激动,但是不知怎么落笔。这周补充了张老师的一些资料,如他写的教育文章、《汶川地震168小时》(看哭了好多次)……越读,越觉得张老师的生命高度越来越高,我更不知道怎么写了。硬着头皮写一点张老师对我心灵的影响,想法很生涩,别见怪。

(一)  我是谁?我一生的工作和使命是什么?

我们读U型理论,人对自己内心的探索会问到终极的问题—我是谁?我一生的工作和使命是什么?

张教练回答,他是一个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会想搞清楚一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他创新的根本动力。

我听完这个回答,第一反应是好干净的心啊!好有智慧的心啊!

好奇,可以回答张老师前半生的选择和工作—教师、记者、创办学校、创办教育公司……不断去探究外在背后原因的过程,也是他去探索内心的过程,所以张老师看似是有那么多的经历,其实他始终都坚守原点—--忠于自己的内心。所以最后才非常清楚自己一生的工作和使命----做教育,让教育更美好。

(二)  纪录片《出路》和爱米助教

看《出路》这部电影是在上周六,听张老师的访谈之前。看完电影我非常难受,为那个15岁辍学、16岁嫁人的女孩马百娟而难受。我还记得9岁的马百娟,眼睛亮晶晶,在学校里非常快活,还会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畅想未来。她希望未来到北京上学、然后找一份工作,给家里买面、盖房子。但她的未来没有实现自食其力的机会,她嫁给表哥,可能一生要依靠夫婿。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厌学、或是父母不支持女孩读书,让孩子们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周六晚上的访谈,让我眼睛一下子亮了!张老师这样一位智慧而实干的人,兜兜转转、转回教育领域,这是多么好的事!他给我带来的信号是,中国的教育聚集了越来越多各个领域的精英,这些精英会影响更多人,让教育更好(我超级高兴!深深感激这个时代,让我可以抱到这些大咖的大腿,迅速飞升哈哈哈)。

在访谈之前,我没有了解过爱卡的米,所以当张老师讲到爱米助教,我非常惊奇。这周六我又同时聆听了凉水井中学的云论坛和深圳南科大第二实验学校的云论坛。一个是山里的学校,一个是一线城市的学校,但是分享的孩子的心灵都那么鲜活,没有区别。而凉水井展示出来的一些学生,在进学校之前是非常自卑的。但是学校的教育文化+爱米的教育支持,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

说到爱米助教,张老师也解释了为什么把这个教育资源/科技(?)定位为助教。因为这些数字化的东西,能帮老师优化整个教育链条。机器能做的、会比人做得更好,所以人要去深化那些机器无法替代的领域。人要和技术结合,不仅提高教育质量,还会改变师生关系。

我真为中国的教育高兴!

(三)  生活即教育

张老师用一个标准判断教育是否成功----培养的学生,是否有应对未来的能力?

以疫情为例,地球未来很可能进入动荡、不确定的时代。孩子们学的那些固定的东西,在未来很可能用不上,这就是浪费时间。

《园丁与木匠》也有同样的话,园丁培养的好花园是强健的、适应性更强的,会不断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天气和季节环境。

所以张老师在摸索创办学校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理念:学的知识,要用到生活中去。

其实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不知道怎么说。

听访谈,我最高兴的是,作为一位站在高峰上的前辈,他最后说,希望和更多老师来做教育创新的实验。我非常深地感受到,张老师心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源,一直源源不断地冒出活水。他的信念,就是让教育、让世界更美好。

我超级高兴进N4,迅速成长。虽然我不知道未来我具体会怎么走,不过目前,我可以把我所学试验到小组的课程研发中,让更多人受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世界的好奇与爱—--聆听云访谈《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