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大学:高考之后,我该如何选择?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说的是,其实真正会决定一切的其实是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在一定范围的误差内,对结果其实并不会有太多改变。因此,尽管本文是基于我在浙江大学学习的经验,但并不局限于浙江大学。我更想解决的是那些在我们结束高考之后,那些每个人都会面临并且为之辗转反侧的问题:我应该选择什么专业?我应该如何度过我的大学生活?等等。

高考不仅是中国大学的选拔考试,也是进入成人社会分界线。从此以后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不再是演习,而是实战。或许最优解是不存在的,但至少我们可以选得从心一点。

图片来源:https://tenneyschool.com/

一、高考

距离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8年了,大概可以看出高考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于高三的我来说:高考就像一场成王败寇的战役,对成功的人而言,寒窗苦读终于有了收获,从此人生一片光明灿烂,对失败者而言,心血付之东流,似乎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高考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它当然让我的人生平地起波澜,但风波过后,我如何成为现在的我却与之几无相关。对于我的同学而言也是一样,无论他们高考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他们现在也都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而这些方向并不是高考就能够决定的。

总而言之,首先,高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其次人生很长,高考不是检验最终成果的终点,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选择的智慧才能决定我们人生的高度,当然高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我应该如何选择我的大学及专业?专业排名,学校排名和所在城市哪个更重要?

这些选择最重要的前提其实是了解自己,剖析自我,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结合一些客观的外在因素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1. 选择专业。

其实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的专业这件事并不应该高考之后再来做,而是大概从上高中的第一天起就可以思考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但是鉴于大概很多学弟学妹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too late了,所以我可以根据我本科时候的通识课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给出一个推荐的流程。(虽然我学到的时候也早就太晚了。)

推荐流程:首先可以进行一个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直接搜索“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获取自己的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通过查阅霍兰德职业代码对照表,了解自己所适合的职业类别(每个代码组合通常对应了十多个职业),找到这些职业所对应的大学专业。然后去了解这些大学专业学习的内容及就业方向,通常搜索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越细致越好,最好能够了解到具体的从事的内容,是画图还是搬砖,编程还是做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筛选出6个专业,2-3类职业。(有些职业可能同时在多个专业中存在,同时高考填志愿,每个学校要填6个专业。)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假期去所希望从事的职业的单位参观或实习,观察人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

当然专业的选择除了考虑自己的兴趣,很多时候就业和发展前景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也通常是我们和父母的矛盾点所在。如果两者可以统一,当然皆大欢喜。当二者不可兼得时,是否选择自己的兴趣,或许更取决于自己的家庭条件,换而言之,家庭承担风险的能力。毕竟现实一点,人都是要吃饭的,不能为了自己的兴趣让父母来承担你选择的后果。虽然再冷门的专业也会有做得很好的人,但这是个概率问题,跟赌博差不多。毕竟没有真正接触某个专业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做得很好。有赌本当然可以去赌;没有赌本,就和借钱赌博差不多。

2. 专业,大学与所在城市的选择

这一选择通常是在高考后填志愿之前进行的,基本上从高考结束之后就可以开始做一些相关的research了。在对自己的考试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估之后,参考往年各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大概可以得出自己是否能够如愿以偿。通常这样的选择是难以两全的,也许在自己的分数下,要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大学则必须退而求其次,反之亦然。有时大学的整体排名不错,并且自己心仪的专业学术水平也不错,但该大学的地理位置不算好,比如特别寒冷,或者城市不够发达。

因此,在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对自己的认知,赋予这些条件不同的优先级,然后通过综合判断来进行选择。总体而言大概有一下三种优先级:

1. 专业优先。

2. 大学综合排名优先

3. 大学所在城市优先

其实总体而言三种不同偏好的选择也各有各的道理,只是适合的人和情况不一样罢了。而做出什么样偏好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个人性格,发展目标和适合的生活方式。当然该建议只适合大多数必须舍弃一两个偏好的普通同学,如果我可以全都要的学霸可以忽略哦。

首先说说专业优先的选择吧。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即便是会牺牲一定的大学综合排名,以及大学的地域优势,去选择某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及专业。这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对这个专业足够熟悉了解,且很确定的感兴趣,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做到这个领域的出色水平。这样的选择的优势在于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专业学习体验和学习指导。专业排名是由教育部每几年通过专业评定确定的。在专业评定中,会由专业审查委员会抽查一定量的该院系本科生研究生最近几年的课程作业和科研成果再结合本科生研究生就业质量等等因素最终给出该院系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的等级。也就是说排名较高的院系往往有着优秀的老师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专业优先的选择需要确定自己有深造的意愿,并且喜爱学术研究,能够忍耐辛苦的学习和枯燥的生活。今后的发展目标则大多应该是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专业性的人才,从事技术,科研相关的工作。不过对于文科而言,大约就只能是适合有志于从事学术工作的人的选择了吧。

大学综合排名优先的选择则意味着我们选择的是某一所特定的大学,对专业的选择没有太多的要求,或者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工科,文科,社科,还是理科,并且对于大学所在城市也没有特别的要求。这样的选择比较适合对于专业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只有大致的方向,希望能够将自己的高考分数利用到最大化,想要进入一所名校的同学。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名校光环就一定有多大的优势,或者这样的选择太过功利。因为多多少少名校的优势确实存在,主要是平台和人脉。首先学术大牛,社会名流要去大学演讲,他一定会更多去985/211高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获得更多优秀的见解。其次,在大学里会认识各种各样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和老师,名校的校友网络和声誉至少确实能够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不过后面的还是要看自己。而且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在名校的优秀环境里确实能够认识更多优秀的人。你想想,当你要去上自习的时候,你的室友想拉着你一起开黑,还质疑你干嘛这么努力,这就平白无故的需要更大的抵制诱惑的决心了。如果做出来大学综合排名优先的选择,今后的个人发展会更有利于进入一些大公司任职,类似于世界500强,IT行业巨头之类的。就读于一所名校对于出国深造也会有所帮助,且不说本科期间各式各样的交换项目, 如果想要出国读研读博,你不仅能够遇到很多同路人,通常在申请时也能够获得更低的进入门槛。

大学所在城市优先的选择意味着主要选择了大学的地域优势,例如:我一定要去北京/上海/长三角/广州上大学。大城市的确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和见识,丰富的文化供应和业余生活,也充满了诱惑。当然也就不一定保证能潜心科研学术,因为除此之外的选择太多了。你可以去看话剧,画展,也可以约上三两好友逛吃逛吃买买买,还可以结识各路社会精英。如果你有着想要创业,有着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社交能力,喜欢丰富多彩的大城市生活,无法忍受单调平淡的小城日子,希望去叱咤陆家嘴和国贸,想要有朝一日从有着落地窗的大办公室里俯瞰全城,大概选择地域有优势的大学就是你最好的选择。大城市会给你提供完全不一样的起点。不过必须提醒的就是成功是有概率的,反过来讲就是失败也是有可能的,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总觉得自己就会是那个幸运儿,要想明白自己相比别人的优势在哪里。除此之外,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创业也是有风险和成本的,要考虑好自己的家庭条件,或者说资金来源。

总结一下,三个选择并不一定是完全相互矛盾或者对立的,只是从不同角度出发,不同的选择理由。作为一个过来人,只能祝大家:你喜欢的大学,刚好也喜欢你!

三、我的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

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浙江大学的创始人竺可桢老校长的两个问题可以很好的概括:“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也就是说在大学本科期间也许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学习,而是在学习和初步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去认识自我,确定人生目标。并且要明白你所就读的大学和专业如何帮助你去做到这一点。如果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性格认识不清,又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本科毕业以后就会感到非常迷茫了,被别人和主流的想法牵着鼻子走,努力也不会知道该怎样努力。

我先大致说说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吧。由于浙大是按照大类选专业,大二以后才有专业,之前只是学习某一方面的课程。所以我基本前两年基本处于懵懂期,也不太清楚大学是怎么回事,大致就是每天上课下课,新奇的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吧。不过这一时期也不是全无意义。首先我尝试了各种之前无法尝试的生活方式和活动,例如:一个人去探索城市,看美术展;看了很多电影电视剧和书,在看了好多好片烂片之后,总算建立起了自己的品味和审美,等等。这样的尝试让我明白了生活有很多种,也有很多面,世界也很大。

大二快结束的时候遇到了我的学霸老公,当时成为了我的男朋友,他开始教我大学里该怎么学习,给我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再后来两个人开始计划未来了。我高中时期有去德国的一所高中交换过2周,所以一直想去德国念书。于是大四开始我们一边上着学校的课,一边非常intensive的学了一年德语。大五的时候,他在杭州工作了一年等我毕业一起申请,为了保证在同一所学校。在经历了许多许多的压力和煎熬之后,我们俩一起去同一所大学开始了硕士生涯。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切不算是完美,但也不算虚度吧。如果说要为学弟学妹们给出什么建议的话,大概是以下几点吧:

一定要多思考和尝试,不要浑浑噩噩。大学本科大概是人生中几乎是试错成本最低,且有机会试错的机会。想到什么就去试试。如果这个阶段就这样浑浑噩噩,没有目标的度过,在之后又发现现在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大概会非常后悔,又已经舍不得沉没成本了。不过话说回来,任何时候亡羊补牢,都不会算太晚,不要过于焦虑。

要认清自我,学会选择朋友。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不清楚就多去尝试与观察。在选择自己的生活和朋友的时候切忌勉强,让自己过于压抑和难受的人和事一定不是适合自己的,要勇于说不。本科毕业以后就很难有这么多精力来仔细观察自己了,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都来不及。

一定要谈恋爱,但不要强求。如果这时候还不谈谈恋爱,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经营两个人的关系,进入成年人世界之后大概就很难遇到真爱了,还很容易成为渣男、绿茶婊收割机。还是那句老话,你难道指望一个22年都不学习的人,大学一毕业就考第一名吗?恋爱也是如此。不一定要以结婚为目的,但一定要和真心互相喜欢,且让你开心的人恋爱。不要被PUA,虐恋这件事是不存在的,这叫虐待。

想明白自己毕业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努力。本科毕业以后通常会有三种选择吧:国内高校读研/博,就业,出国读研/博。三个选择各有优劣吧,大家量力而行就行,因为结合家庭条件,学习能力等因素,最后你会发现,只会有一个最适合你。但不论哪个选择,都不适合在大学期间做的事情是:过于沉迷社团工作和活动。也许社团里的职位会带给你虚假的成就感,但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或企业会非常在意你出色的社团经历。个人觉得原则是一定要有,要去体验,但不要过分投入。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上一些快要面临高考,或者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吧!以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大学:高考之后,我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