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醉翁亭记》

网图侵删

【原作欣赏】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我读我赏】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生活在北宋的人有福了,如今我们看来清雅无比的词,在宋代就像春天的花朵遍地开放。几乎所有人都能出口成词,好词佳句比比皆是。

连那些身居高位看起来高不可攀的人,比如司马光,比如欧阳修,也创作了很多词,而且是艳词。

所谓艳词,其实就是婉约词的一种,当时盛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词,词的风格秾丽纤秀,感情哀婉凄怨。

试想,平时正襟危坐的老夫子忽然以女人身份写出一首柔腻哀怨的婉约词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就好像看到一个人于严肃的正装之内偶然露出一点鲜亮——原来他也有这样不同的一面啊。

艳词,让男性词人展示出柔情的一面,在平时的庄重严肃之外透露出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最初认识欧阳修就是因为他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怎么可以写得这么美?尤其是开头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一下子将人拉进一片幽深孤寂中,难怪琼瑶会用“庭院深深”作为她小说的名字。琼瑶爱宋词简直爱惨了,她的小说《几度夕阳红》名字包括她的名字都是来自诗词。

相比唐诗的庄重典雅,宋词更显得小家碧玉,细腻深情,尤其婉约词简直就是为女人而写,女主人公、女性内心世界、女性气质,难得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时期,有一种文体为女人而生。

当然这只是欧阳修的一面,欧阳修不同于专于吟风弄月的风流才子,他另一个身份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政治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自古失意多文人,文学和政治似乎不能兼容,很少有人能将政治和文学兼容并包。文人多天真,政治让人复杂,欧阳修却将天真的文学和复杂的政治协调一致,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同时,也在当时文坛居于领导地位。

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并不是因为政治身份,他确实富有才华,不仅在诗词还在散文领域取得很大成就。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像这篇《醉翁亭记》,和苏轼的《赤壁赋》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来自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我们在“李白斗酒诗百篇”之外,又知道了一个醉翁——欧阳修。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的称号来得随性,醉翁亭的由来更是信手拈来——“太守自谓也。”

谁先谁后,谁因谁而起?已经不重要,醉翁与醉翁亭似乎本来就是一体:醉翁为醉翁亭而生,醉翁亭因醉翁得名。

文章开头用第三者的口吻来写太守和醉翁亭的缘分,好像自己置身事外,直到最后才揭晓谜底:“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有种让你吓一跳的得意之感,由此可见欧阳修一派天真烂漫。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什么?“在乎山水之间也。”让人“饮少辄醉”的不仅有酒,更在滁州的青山绿水。

开篇一句“环滁皆山也”,将人引入一片浓密苍翠之中,我们似乎置身重山环绕中。随着镜头推移,作者将镜头定格在其中一座“蔚然而深秀”的山峰,那就是琅琊山。

我们跟着作者沿着山行走,未见其泉,先闻其声,在潺潺的水流声里,我们才看到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下的水流,那就是酿泉。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开篇一连串由远及近的镜头过后,最终我们看到了“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酿泉之上的醉翁亭,宛若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的一颗明珠,吸引着游人不辞劳苦跋山涉水一亲芳泽。

站在高处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这恐怕是人们攀上醉翁亭的原因吧。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不得不对文言的精简丰富叹服,寥寥数语就勾画出山间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景致。语言简洁,平白如话,读来却美不胜收,令人回味不尽。每每读来,都好似美景如在眼前。

这样的美景怎不令人心醉?酒不醉人人自醉。

山水之乐已经让人心醉,更让人陶醉的是自己管辖下地方百姓生活和乐,这是作为太守的欧阳修另一重快乐。

作者化身一个画师,调动各种感官,为我们展现滁洲百姓游、太守宴、宾客欢、太守醉几幅极富民俗特色的画面。

还有什么比一个父母官看着治下子民生活和美更开心的?

“伛偻提携,往来不绝”,滁州百姓不论老小都兴致勃勃随太守游山,这应该是别处难以见到的盛景,倘若太守不亲近百姓,有谁甘愿跟随?

身居山野,太守用什么来招待宾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一切都是就地取材,却无比新鲜丰美,诚意满满。

置身这样的宴会,宾客无需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尽可以饮酒取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这是醉倒的太守,果然是醉翁不假。

太守之醉,源于内心的欢乐。相比禽鸟的山林之乐,众宾从太守游之乐,太守的“乐其乐”更高一层。

醉了能以太守身份与民同乐,醒了可以把内心的快乐诉诸笔端,从文字中获得双重快乐。

这样的太守,这样的醉翁是谁?就是庐陵的欧阳修了。

通篇连用21个“也”字,25个“而”字,造成一种舒卷自如、悠然自得的情趣,节奏回环往复,让文章具有诗的节奏和美感,读起来如余音绕梁,余味悠长。

写作此文时正值欧阳修被贬滁州其间,在最好的年华不能施展政治抱负,欧阳修难道没有一点郁闷?四十岁的年龄就“苍颜白发”,自号“醉翁”,不能说欧阳修内心没有一点波澜。

但是欧阳修到底是欧阳修,即使身处低谷也不沉溺悲伤,他寄情山水的同时勤政爱民,与民同乐,从而获得人生更高境界的快乐。

这样的醉翁,这样的《醉翁亭记》,让人焉能不爱?

诵读,让生活更美好!

2022-9-16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诵读:《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