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今日启发:

Elton:

《上学记》(Ⅴ)

何兆武的历史观与他对知识的求真、求自由的态度是相通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

何兆武在八十多岁时回忆他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候还是在联大的七年,这也是很多联大学生的共同回忆。

那时候联大师生的生活是非常动荡、艰难的。何兆武从北京到昆明入学的一路上,坐的火车遭遇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有的学生,是骑着一头驴穿越半个中国来到联大的。联大的教授们战前的月工资可以置办几处地产,现在还不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学生们过的几乎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幸福并不等于物质生活

当时联大师生曾经在课堂上深入讨论过这个话题,起因是有位西班牙哲学家认为人生一世,所追求的目标是光荣。

当时的联大教授,国学大家、哲学家汤用彤说,人生追求的不是光荣而是心灵的平静。而哲学系有一位明星学生王浩认为:实现这种心灵平静,需要先体验过光荣才能获得。

这里说的光荣,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风光和荣誉,而是一种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的人生体验。

在哲学家们看来,幸福不是感官愉悦和物质享乐,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不是能用物质框定的,也不是满足了外部各种“小目标”就能达成的。

读大学时,何兆武和王浩这对学友对这个话题进行过更深入的讨论。比如说,提出一个设问:假如能满足一个愿望,你会选什么?这个问题歌德也回答过,他的答案是“知道一切”,这是学者们通常选择的答案,而王浩说其实这也未必就能实现幸福,因为对于求知者来说,世界的魅力是因为看不透,真要知道了一切,也就觉得什么趣味都没有了。

当然,“知道一切”本来也不可能,每个新答案,都会带来更多的新问题。何兆武觉得,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存在于这种不断的探寻过程中,幸福感的体验来自对世界不断产生新疑问,对自我不断进行怀疑和否定,以达到更高的境界。通过这种看起来苦恼的方式,才能获得充实和圆满,人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可能永远也解决不了,但不妨碍人们一直想去解决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