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不日更,这不是个问题

这几年各种关于南北差异的段子一直大热,从甜咸豆花到荤素粽子,大家一直对于站队这事儿热衷的很,有时在一个讨论帖下撕将起来,大有你死我活、我存你亡之态。

但争来吵去,在自家看来着实无甚意义。虽是一枚北京土著,但我对蛋黄鲜肉粽和咸豆浆也一直颇为欣赏。当然小枣粽、豆沙粽也很不错,甜豆浆也很可口。

所以,身为一枚吃货,个人向来是主张拿来主义、兼容并包、积极尝试、开放搞活,不管好不好吃先试试再说,不好吃便放一边去,若好吃自是意外之喜。多尝试的好处便在于不容易错过各种美好。

当然,如个人这般馋者,世间似乎不多。比如我认识的一些南方人民,非米饭不食,如果没有米饭,宁可不吃主食,对于馒头、花卷、大饼等各种北方面食敬谢不敏,一口不吃。

自然也有入乡随俗者,有的南方同学虽也嗜食米饭,但对于面食上却也来的,若无米饭佐餐,各种诸如馒头、大饼、打卤面、馅饼、焖面等北方特色面食亦足果腹,可称是极好养活的了。本着此等用餐之道,到那里也不怕没饭吃,也不担心适应不了当地的环境饮食,此所谓入乡随俗是也。

同样的,吃喝玩乐如是,为人处事也不妨如是。多探索,多尝试,像在买香水之前的试香一样,只有试的足够多,才能知道那种香水最适合不是么。或者说只有试香是这样么,当然不是,世间的许多事,譬如说写文吧,不也正是如此。

有人喜欢打卡式的日更,有人觉得自己更适合一周精磨上一两篇那样,还有人则只听从内心激情的召唤,有灵感时一日三篇,没灵感时一月未见得写出一篇,以上三种,都是写文界的常见类型。但你问我正确的写作方式是那样,我想说你自家适合那样便选那样。

就好像你问我米饭馒头那样强,我说你爱吃那样吃那样一样。

再举个例子说,我做过好多次面包,后来发现某个蛋奶吐司的方子最好用,也最适合懒人我。

我曾种(死)过好多种绿植,后来终于发现阳台种菜这事儿真的是说这容易做着难,不过自家也有极拿手的品种,比如芦荟和吊兰,至今繁衍成功数十盆而且盆盆长势兴旺。

综上所述,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好多弯路,但不去走,永远不知道那条路最适合自己。

所以,你可以尝试去日更,合适你,就走下去,不合适,赶紧尝试其它方法去。

鞋子合不合脚,试了才知道。

披萨好不好吃,吃了才知道。

我只爱穿休闲鞋,但我也欣赏三寸根的女王气场,虽然我估计我这辈子都不会去效仿。

我只喜欢运动服,但我也欣赏一年四季光腿穿短裙的萝莉们。

我佩服那些动辄10万 的大神们,但我知道自己没那本事,也不以10万 为个人目标。

所以,你可以只吃甜粽子,但请不要觉得只吃咸粽的人太村。

你可以只爱甜豆浆,但请不要瞧不起喜欢喝咸浆的人。

你可以只买豆沙青团,但请对就爱肉松蛋黄青团的人保持微笑。

虽然,像郭德纲老师那样,喜欢大饼卷着馒头就着米饭吃的人是不多的,但在个人行为方式上,我们不妨努力做到兼容并包,像李渔在书中说的那样:他的心体,绝无一毫沾滞,既不喜风流,又不讲道学,听了迂腐的话也不见攒眉,闻了鄙亵之言也未尝洗耳,正合著古语一句:“在不夷不惠之间”。

如果能做到这样,相信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能更舒服一点。更何况,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和谐社会!顺带一提,把回答没有蛀牙的那货给我拖出去,罚白口吃一瓶臭豆腐,不许喝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不日更,这不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