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奶爸诞生记1:初闻则喜,喜上眉梢

三友读书会 2019-03-07 08:36

以下所写的文章,仅为我还有8个月出生的宝宝以及ta妈妈所写,我计划做一件持久的大事:从本月起的每个月第一篇文章,直到小家伙长到18岁,均用作对小家伙的记录,当作小家伙出生以后的第一份礼物。

上个月21号,蘑菇告诉我她的大姨妈没来看她,已经晚了3天,怀疑是怀上小蘑菇了。我说,没这么幸运吧!以前你大姨妈也经常晚来看你的,说不定这几天也是有事耽搁所以来得晚。她还是有点不放心,下班了买了个棒棒验了一下,真怀上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有惊又喜。惊是惊吓,主要我在想这么个小家伙要咋培养呢?我可是真打算把他放在老丈人家先养3年,等到上幼儿园再带出来的。具体怎么个养法,比如胎教怎么做,吃什么奶粉,上什么样的幼儿园,这些通通没考虑得那么透。喜的是,这是我今年计划之中的第一件事,看来是能按时完成了,这样,蘑菇早点生完小孩,就可以从东莞来深圳工作,不必再担心因为没有生孩子的问题而影响就业,我们可以在1年半的时间左右不必再两地分居。不过,这个计划后来又受到买房计划的影响,改为维持现状,蘑菇在东莞工作,我在深圳,今后定居东莞,她可以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我就辛苦一点,周末来回跑而已。

说实话,对于这么一个小家伙,我内心仍然没有做好十足的接受的准备,也只是在走两步看两步。Ta从一颗小豆芽似的样子发展而来,到今天已经有10g了,在妈妈网孕育App中每天看着ta成长的印记,感到每天都有一种奇迹在发生。今天长了原肠,明天长了眼睛,后天长了耳朵。小生命是这么美妙,在妈妈肚子里,汲取着养分,每天长大一点点。像树木发芽茁壮成长,像小鸟飞翔挣脱窠臼,小生命让我满心的喜悦。不过,ta也挺能折腾,上周蘑菇凌晨2点发烧,早上去医院,医生不敢开药只让多喝水;这周蘑菇拉肚子,又不能吃药。我跟她说,小孩子应该没这么金贵,一个药片对小孩子有那么大影响吗?她说有,怀孕前3个月不能吃药。我觉得做女人可真难,对于一个能用生命去为自己生育孩子的媳妇儿,还有什么不值得去奉献呢?养孩子是一个大工程,同样,生孩子也是。真希望这小家伙能少折腾一下,可没办法,毕竟我现在管不着ta,等ta出来了,我要好好“收拾”ta。

年后上班第一周的周五,即2月15号晚回到东莞,跟蘑菇的两位同事在清吧讨论小孩子养育问题。两位同事,一位已婚生育2孩,一位未婚。当时我和蘑菇并不知道已经怀上孩子了。讨论到对于孩子的抚养问题,我说,对于小孩的抚养,前3年会放在老丈人家,之后接到身边上幼儿园,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和课外教育也要兼顾,这3项缺一不可。此外,我只做一些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并不强求ta必须要去学习某一项或几项技能或兴趣班。可以带着ta去到处看看,走一走,ta愿意学习什么技能或兴趣班,再决定。按照ta的性情去培养,我不希望在那个ta还那么年幼的岁月,有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那个幼年时光,本来可以在老家抓泥鳅、掏鸟蛋,却局限于一室之内学习一些可能今后都用不上的技能。我并非保守传统之人,只是在小孩培养上,更多地听听孩子的声音,而不是万事由我做主,孩子只需要听话照做即可。

第一个观念的分歧,就是关于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蘑菇已婚同事认为应该替小孩步步规划,多上兴趣班,学习不落后。我的观念是,该玩的要玩,多走走看看,挖掘兴趣所在,兴趣最重要,先试学一下感兴趣的兴趣班,不感兴趣就不学。蘑菇的已婚同事对于我的观念,表示非常不成熟,明显还没对养育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至少要有2-3个月学习时间,去把握小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技能,应该多学一些兴趣班,不然没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像我们这一代,可能上不上幼儿园,长大以后看不出来有明显的不同,但如果我们的小孩不上幼儿园,不学习那么多的兴趣班,那么几年的实践就会被同龄人甩在身后,永远也追不上了。现在的小孩2-3岁就不知道多聪明,我们15岁都还不知道的东西,他们可能都知道了。而我认为这是中国式爸妈天生的焦虑,因为社会攀比风气和某些机构的营销目的所在,加之学区房等于教育有关的项目价格刚之又刚,让中国式爸妈都沉浸在无尽的攀比之中,觉得自己所追求和认知的一切都是为了小孩更好的成长,另一方面对于持不学习兴趣班就会落后一辈子,会找不到媳妇儿,会找不到工作,会处处受限等态度的家长,是完全把这些身外物看得太重,除自己这个内因之外,外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其所催生出的学习手段及信息传播之廉价与便利,已经不是几个技术性的阻隔就能切断的,换句话说,即便在乡下学习,难道真的只是会每天面对泥巴和稻子吗?未必吧?绝大多数信息的正外部性并不会择人而流之,人人都是同等接收的。

当然也并非完全排斥兴趣班,但上兴趣班的前提之一,一定要建立在小孩兴趣的基础上,先带着小孩去看看,然后试学一段时间,看适应与否再确定,且一次兴趣班不能太多,而学习之后就应该把兴趣班作为长处,常年保持,不必经常更换。毕竟有些周末还应该浪费在更美好的事情上,比如带孩子坐一次旋转木马。

第二个分歧的观点是关于孩子2岁以前是否在身边养育的问题。蘑菇已婚同时认为:“尽最大可能地把孩子带在身边,在老家的留守儿童,因为隔代抚养的关系,跟着爷爷奶奶一来完全学不到现代化的知识;二来可能还会学一些乡下不太好的行为举止,到时候即便回到自己身边,改正过来也颇费时日。”而我认为:“没有人不希望把孩子待在身边,只是迫于现实压力,没法留ta在身边照顾ta,只好等ta上幼儿园了再接过来”。蘑菇已婚同事认为我完全是在推卸责任,另外又没有意识到这样各代培养小孩对于今后小孩个性养成的危机性影响。

这样的观点让我觉得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头上,一不小心就掉下来。我秉承的观点是: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光发热,不能随时要求别人去做贡献,毕竟多数时这个是要自愿的。对于小孩的抚养,我比较认可美国式“放羊”的活法,并非我不负责小孩的教育和成长,而是小孩作为独立个体,在心智不成熟时,应该更重引导轻指教,通过说理性的问题和原则表述,让ta从小学会通过自己思考,一个事情是错还是对,而非强塞给ta我们成人的认知,而毕竟Ta还认识不到这么深刻。待小孩长到10-12岁左右,就可以尝试让ta自己决定更多的事情,比如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朋友,这个时候,我们只负责把关,并告知ta,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你应该为它坚持到底,除非出现客观条件不允许情况。而更大一点,“放权”程度和方式应该更多。

第三个分歧跟小孩抚养没有关系,是关于学历高低与思维认知的关系。传统概念中,学历高的人应该思想更开明,接受的观点更多,胸怀宽广,然而在当天的谈话中,我可能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蘑菇另外一位专注于心理学研究的同事所期待的。我表现的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对方一个问题讲完我就急于反击和否认,并不兼容并蓄,海纳百川,而是死守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套,表面上在听别人振振有词的叙述,而心里却十分不认可对方的观点和态度。这种风格就像一个撞了南墙不回头的人,简言之:顽固分子。

确实是这样,看待问题的观点,我认为不必按照常理出牌,你有多维角度,就反映多维的问题,人生不设限,想象力更是如此。我并非保守,因为很多开创性、开放性的观点和理论,我也认可;但同样也不能定义我就是开放,因为就一些生活问题而言,我始终觉得天性的培养更重于对其进行过频的“人工栽培”。

人是复杂的,任何的套路和格式化的框架,只有符合一定的时空条件才适用,而我是多变的蜥蜴,多维的魔方,并不会严格按照他人期望的办事想问题的套路去行动。总之,对于这位小宝宝,我满心期待,ta的到来将开启我和蘑菇的另一番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级奶爸诞生记1:初闻则喜,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