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系统Prime Editing的工作原理

2019年10月21日,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刘如谦(David R. Liu)教授团队在Nature上发表“Search-and-replace genome editing without double-strand breaks or donor DNA”的研究论文,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精准基因编辑工具——prime editing。

Prime editing不会产生DNA双链断裂,不需要供体DNA。

Prime editing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gRNA,也就是pegRNA。与普通的gRNA不同,这种pegRNA不但能够结合想要进行编辑的特定DNA区域,还自带“修改模板”。Cas9-逆转录酶融合蛋白会在pegRNA的引导下,精准地切开一条DNA链,然后根据“修改模板”,合成含有正确序列的DNA。细胞内的DNA修复机制会自动把这段新合成的序列整合进基因组。

Prime editing系统由两部分构成:

其一是nCas9 (H840A)与工程化改造的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融合构成的效应蛋白;其二是pegRNA(Prime Editing Guide RNA),包括了single-guide RNA(sgRNA)、引物结合位点(Prime Binding Site,PBS)和储存有靶向位点编辑信息的反转录模板(RT templet with edit)。


基本工作原理为:

首先是在pegRNA的引导下,nCas9 (H840A)切口酶切断含PAM的靶点DNA链,断裂的靶DNA链与pegRNA的3'末端PBS序列互补并结合,之后逆转录酶发挥功能,沿RT模板序列开始逆转录反应。反应结束后DNA链的切口处会形成处在动态平衡中的5'-和3'-flap结构,其中3'-flap的DNA链携带有目标突变,而5'-flap结构的DNA链则无任何突变。细胞内5'-flap结构易被结构特异性内切酶识别并切除,之后经DNA连接和修复后靶位点处便实现了精准的基因编辑。(流程图如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因编辑系统Prime Editing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