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就“人”这个概念而言,人生而有才,每一个正常人都具备杰出的才能,至少在某个特定的方面具备杰出才能。但是,在“人治”社会,大部分人的才能都被湮没。所谓湮没,就是拒绝提供给你发挥才能的平台,甚至拒绝提供给你生存、发展之必须的物资,让你苟延残喘,贱耗生命。

我国历史一直是“人治”社会。姑且妄言一句,拿当下而言,就能摆脱“人治”了吗?不能。各种各样的找关系塞黑钱贪污腐败,不正说明了实际上还是人治社会吗。只要是这种情况,就不可避免地让许许多多才华卓著但出生贫寒的人受到先天性的不公平对待。因此,韩信早年贫寒并不是个案,而是这个民族长期坚持荒唐制度的社会后果。

在足坛,有相当多出身贫寒的球员,球王级的贝利,马拉多纳,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等,克罗地亚现役所有球员均出生在炮火连天的岁月,然而足球给了他们平台,当然这是自由足球,不是中国足球。在中国,仍然有很多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但他们大多出身贫寒,连“球员”都当不了,进入“国家队”更是天方夜谭。

在中国,靠的是关系,靠的是权谋。因此,“引荐人”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重要的,这也就是所谓“伯乐”这个词的发明。李鸿章靠曾国藩发家,盛宣怀靠李鸿章致富,如此种种,数不胜数。韩信,正是被他的伯乐——萧何所发现,这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也正因此才被推荐到汉王刘邦军中当主帅。

韩信出身一个破落的贵族,喜欢读书,心中有大志,希望干一番事业,可是韩信的家中十分的贫困,贫困到何种地步,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程度,可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每日腰悬佩剑晃荡于乡间。

据记载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十分的高傲,要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韩信听到漂母的话受到了刺激,于是他参军,去军队展示自己的才华,从此韩信走上了一个非凡的人生。

为什么韩信这么一个如此落魄的人最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看到这里,当我们给孩子们讲这一段故事的时候,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讲。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就努力把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去做大事,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看看韩信,他连小事都做不来,也不愿意去做,后来却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获得了“封王”这样巨大的成功。

当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从小要把小事做好的事情,如果他们对我们说,韩信不也是从小不做小事吗?为什么他长大以后,却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功呢?

可能我们的大人们会说,韩信是韩信,你是你,时代不一样了,能学他吗?

这个回答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天地间的道理应该是一致的,人生的规律也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一点,认为所有古代的那些事情,都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发生的,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那样的话,必然会陷入历史的虚无主义中,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还得在韩信身上找那些积极的因素,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那么,韩信身上有什么积极因素呢?

一,韩信志向远大

说韩信志向远大,有一个细节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当他母亲去世以后,他把他母亲埋葬在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让那个坟地的周围能够安顿一万户人家(“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韩信做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这个远大的志向,就是他想当一个“万户侯”。

一个人如果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他将来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们都说,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这就是讲,“理想”对一个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二,韩信读书努力

韩信那时候家里很贫穷,但是他读书非常专心,也读过不少兵书。

有人可能会说,韩信应该没读过书,他打仗属于“无师自通”。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当后来刘邦把韩信抓到京城软禁起来的时候,韩信曾和张良一起,整理过兵书。而且自己还亲自写了“韩信三篇”。这件事记载在《咸丰·清河县志》里。由此可见,韩信确实是读过不少书的。

读书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准备。韩信要是没有这样的准备,他将来也不会干大事。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给我们孩子讲的。

三,韩信择业谨慎

韩信当时不去搞农业生产,也不去县衙当差打工,并不是韩信不去找工作,而是他暂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这说明,韩信择业是很谨慎的。

我们都知道,平台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你就业的平台,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又没有什么人脉,你也许可以奋斗出来,但是,这样的奋斗会非常艰苦。如果你一开始就在一个大城市,在一个大公司里,你的平台高,那样的话,你的机会要大得多。

韩信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并不轻易就业。实际上,当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韩信去投奔项羽。当时项羽让他当郎中。郎中实际上就是主帅的参谋,或者说秘书。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官了,只要把主帅伺候好,将来当个大官也是有可能的。可是,因为项羽不听韩信的建议,因此韩信断然离开了他。

再后来,韩信去投奔刘邦,因为刘邦车夫夏侯婴的推荐,刘邦让他当了个管粮食的官。照一般的理解,管粮草的官,自然是肥缺。要想发财,是很容易的。但是韩信依然要逃跑。

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韩信择业是非常谨慎的,他要选择人生最好的起点。

四,韩信历练性格

性格就是命运。你有什么样的性格,便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命运。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对他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但是“性格”是可以历练的。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历练出一个好的性格,对他将来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韩信在遇到“淮阴屠夫”挑衅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和那个屠夫争长较短,而是努力做到“忍”,从那“淮阴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虽然说,我们不该教我们的孩子做这种事情,但是,这样做,对一个人性格的历练,却是非常重要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韩信作为一个榜样,值得我们孩子学习的东西,实在是非常多的。

韩信缺乏生存的手艺,这也不奇怪

大家知道杨虎城吧,后来赫赫有名的陕西王。然而,杨虎城曾经有一段时间复员回家为名,结果却活不下去。他曾开了一个小旅店,很快倒闭。无奈之下,他只能去一个军队做伙夫,也就是烧烧饭,以此为生。

一个后来的陕西王只能做伙夫?

再说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后来指挥千军万马,威风八面。然而,吴佩孚之前很潦倒,被迫在街头给人写字写信为生。做小巡警的时候,他因为不懂得受贿,得罪了同事,被人百般排挤,只能辞职。

最后从军被人重用后,吴佩孚才开始大红大紫?

再说,吴佩孚同时代的张作霖,虽然还算有门兽医的手艺,但也混不下去,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张作霖最初是在一家旅店当伙计,同时给客人的牲口看病。即便身兼两个工作,仍然没钱养家糊口,最终只得去做了土匪。

道理也就是这样!

这些伟大人物,往往缺乏一项生存的手艺。而且他们生存的本来就是乱世,就算有独门手艺也未必能够活下来,何谈没有手艺。

他们往往自视甚高,让他们单纯出苦力赚饭钱,这些人当然是不愿意的。

其实,乱世大部分职业都很难混,只有三个职业吃香:

第一,医生

乱世死伤的人多,打仗多,就是医生的黄金时期。无论敌我双方,都不会杀医生,大家都需要这个职业。

第二,装神弄鬼的

乱世谁死谁活都碰运气,装神弄鬼、算命占卜的黄金时期就来了。为什么乱世的邪教特别多?就是大家都将活命的希望寄托到这里了。

第三,造武器的

也许大家不知道,民国有一种职业叫做造枪贩子。这种贩子就像农村的铁匠一样,通常在象征走街串巷,卖东西。

他们卖什么?

就是自造的土枪。这种土枪制作粗糙,性能低劣,但价格低廉,最程度可以在近距离打死人。而乱世大家想活命,就要武器自卫,所以这种造枪贩子的生意特别好。古代也是一样,会制造武器、铠甲的都会被保护起来。

然而,韩信不属于这3种职业,其实他除了做高级军官以外没什么其他技能。因为他会的是屠龙之技,而不是谋生之技。

而好多人总把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想得太过简单,貌似这样的人样样通,样样精,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殊不知,专业技能也是有限制的。而韩信擅长的是什么,是兵法,是韬略,而这些技能,只有所处一定高度(比如当上将军)才能发挥他的作用,而谋生中并意义不大。

同样例子的还有姜太公姜尚,他也是曾经磋砣半生,一事无成,直到白发苍苍,才遇到能施展自己才能之人周文王,才有“渭水泱泱,文王梦熊”之说,也才有了凤鸣歧山,武王伐纣,通过自己的才能,建立功勋,为自己的子孙谋得一席之地,这才有了春秋之时的姜齐诸侯国。

总之,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这样才能卓越,但出身卑微的人。而我们之所以能记住韩信,是因此历史只讨论名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