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和 ||让他自己待一会儿

支教还剩一个月,我开始陆续结束对孩子的一对一辅导。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正式的分离做好缓冲,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二是给我留出一段观察期,可以观察一下孩子们回到原有的环境后会怎样。

在这一个学期中,我一共为8个一年级孩子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其中有3个是一次性辅导,其余5个是长程的,最多的一个做了10次。辅导方式是沙盘游戏和谈话。这些孩子都是班主任“推荐”给我的,可以想见,他们都属于老师比较“头疼”的孩子,每个人的“问题”也都各不相同。

在跟这些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毫无疑问,这对我本人也是一次成长。我不止跟孩子接触,也跟孩子的家长、老师交流,我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在表面现象背后,总有一个“系统”在支持这些“问题”一直存在。比如说父母的关系,养育的方式,家庭的结构,还有学校的教育,等等。

作为一名短期支教者,我没有妄想去破除,甚至推翻这些“系统”,因为那是不切实际的。我只能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给这些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关心,同时尽量传递给他们身边的成年人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思维。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令人欣慰的是,一段时间过后,根据班主任和家长的反馈,接受辅导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改善。

在这里,我将简要记录下几个孩子接受辅导的过程。为这些案例做个记录,同时,也为这段宝贵的时光留下纪念。

一、让我自己待一会儿

小江(化名)是第一个被“推荐”到我这里来的孩子。他的班主任是整个年级最优秀的老师,带班成绩稳居第一,唯独拿小江没有办法。

据老师讲,小江的情况是上课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神迷离,经常答非所问,有时候听着课会自己笑起来,能把老师吓一跳。

一次家长会后,我遇到了小江的妈妈。她拉着我滔滔不绝的说了二十分钟,语速极快,我根本插不上话。她很担心孩子,因为成绩一塌糊涂,老师也经常警告,再这样下去就跟不上班了,她甚至带孩子去医院看过,智商大脑各种检查都没问题。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答应重点关注一下小江,她就激动地热泪盈眶。

于是,我开始和这个孩子每周一次的沙盘游戏辅导。

刚开始我很惊讶,因为我完全看不到小江有什么“异常”。他很聪明,脑子反应快,最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清晰,很有条理。这一特点在当地孩子中很突出,因为这里的孩子普遍缺少自信,不敢说话,表达能力不强。

他跟我聊了好多事情,东家的狗,西家的猫,上周去爷爷家看了个什么电视,几年前的一件芝麻小事他全能记得。起初我很惊讶于他的记忆力,但后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他说话是没有连续性的。比如他问我“老师你从哪里来”,我回答他,他下面会问“我妈妈现在在干吗”,我再回答,他接着会说“上周我和妹妹吵架了”,话题转化极快。我们很少就一个事情有超过两句的交谈,都是他迅速转向另一件事情。

这就和老师说的现象对起来了,具体表现就是思维碎片化,不连贯,总是不断跳跃。我将这个现象作为小江的一个特殊情况,想探究一下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

正好这时,刚过完国庆长假,我接到了小江妈妈的电话。她依然是滔滔不绝地跟我说,语气里透着激动,国庆长假期间她要出差,没办法只能把孩子交给爸爸,整整一个假期,爷俩什么也没干,纯玩了七天,她什么也没管。等她出差回来后,她惊喜的发现孩子跟他们的关系改善了,原来回到家什么话也不说,也不写作业,现在愿意跟大人交流了,也能写一点作业。这在她看来,真是巨大的进步。说这话的时候,小江妈妈又哽咽了。

后来我约小江妈妈面谈了一次。我了解到,小江是独生子,这在讲究多子多福的当地是极为少见的。她和丈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小江身上,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从出生开始就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吃饭的时候,会不停的把孩子面前的菜换来换去,玩耍的时候,会一遍遍的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不断听到大人的意见,不断被大人的行为所侵扰。发展到现在,就是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沉不下来,总觉得要赶紧去做另一件事情。

我把我的看法跟小江妈妈谈了。这是一个很有觉察能力的家长,前期国庆期间孩子的转变,已经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可能有些问题,这一次更是认同,也很惭愧。我建议她不用为从前内疚,也不用为以后焦虑,先把眼光放在当下,接纳目前的现状,先和孩子厘清边界,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至于成绩、前途,那是以后的事,先不要去管它。她同意了,表示会尽力去做。

有一天晚上,九点多了,我接到小江妈妈的电话。她很着急的问我,小江作业还没有写完,应该怎么办?我问她,以前都是怎么办的?她不好意思地说,都是她帮着写完,因为怕老师批评。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就“面质”了她一下:没写完作业挨批评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小江妈妈领悟力很强,马上就说我知道了。其实,我想小江妈妈在给我打电话之前是知道答案的,只不过这要破除长久以来的行为模式,她需要一些力量和支持。幸好我给到了。

过了一段时间,班主任老师跟我说,小江的情况好些了,虽然成绩还是60多分,但上课能听讲了。我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妈妈,她特别高兴,说小江在家表现也好了,跟家人关系越来越近。我趁热打铁,又和小江妈妈面谈了一次,这一次我的建议很具体,要求他们每天在家“独处”30分钟,就是互不干涉,互不打扰,各做各的事。目的是培养小江集中精力做事的能力,还有家长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定力。我还从网上专门找了中科院祝卓宏教授关于儿童正念练习的音频,请他们全家人每天一起做,5分钟的练习,对提高专注力很有帮助。

这期间,我依然每周对小江单独辅导一次。我对他要求也是一样,头30分钟,我俩不说话,有什么问题,后20分钟集中再聊。他慢慢变得越来越有定力,说话也越来越有连续性,可以就一件事情连续说好几句了。上周考试,小江语文考了80多分,这对别的孩子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长期不及格的小江来说,真是很大的进步,老师点名表扬了他,以至于她的妈妈再一次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亲眼目睹,又亲身参与了这些变化,我很欣慰。我内心知道,如果说情况有了改善,那将全部归功于孩子和家长,旁人说说总是容易,但要真正告别过去的自己,真正破除多年来的行为习惯,需要当事人莫大的勇气和艰辛的努力。正是通过这些,让我更明白心理咨询的真谛,就是发现每一个人自身的力量,让他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

昨天,我给小江做了最后一次单独辅导,并答应送给他一件沙具作为纪念。他选来选去,选了一辆小汽车,这辆小汽车从他第一次做沙盘就一直出现,他说这是国庆节爸爸带他去玩的小汽车。希望这个三口之家一直幸福,希望他们以后能去到更广大的世界。

写于2019年12月1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逸和 ||让他自己待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