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排序算法

一、基本介绍

  • 排序也称排序算法(Sort Algorithm),排序是将一组数据,依指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过程。
  • 排序的分类:
    1. 内部排序:指将需要处理的所有数据都加载到内部存储器中进行排序。
    2. 外部排序法:数据量过大,无法全部加载到内存中,需要借助外部存储进行排序。
    3. 而在面试中问道的一般都是内部排序,常见的排序算法分类(见下图):

在介绍排序算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来衡量各个算法的效率:

  • 举个栗子,下面两种方法求1到100的和,哪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更小一点呢?答案显而易见,第二种会更好一点。



时间复杂度的基本概念

  • 一般情况下,算法中的基本操作语句的重复执行次数是问题规模n的某个函数,用T(n)表示,若有某个辅助函数f(n),使得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T(n) / f(n) 的极限值为不等于零的常数,则称f(n)是T(n)的同数量级函数。记作 T(n)=O( f(n) ),称O( f(n) ) 为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

  • T(n) 不同,但时间复杂度可能相同。 如:T(n)=n²+7n+6 与 T(n)=3n²+2n+2 它们的T(n) 不同,但时间复杂度相同,都为O(n²)。

  • 计算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用常数1代替运行时间中的所有加法常数 T(n)=n²+7n+6 => T(n)=n²+7n+1修改后的运行次数函数中,只保留最高阶项 T(n)=n²+7n+1 => T(n) = n²去除最高阶项的系数 T(n) = n² => T(n) = n² => O(n²)

常见的几个时间复杂度

  • 常数阶 O(1)
  • 对数阶 O(log2n)
  • 线性阶 O(n)
  • 线性对数阶 O(nlog2n)
  • 平方阶 O(n^2)
  • 立方阶 O(n^3)
  • k次方阶 O(n^k)
  • 指数阶 O(2^n)
  • 常见的算法时间复杂度由小到大依次为:Ο(1)<Ο(log2n)<Ο(n)<Ο(nlog2n)<Ο(n2)<Ο(n3)< Ο(nk) <Ο(2n) ,随着问题规模n的不断增大,上述时间复杂度不断增大,算法的执行效率越低,从图中可见,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指数阶的算法

1.常数阶O(1)

无论代码执行了多少行,只要是没有循环等复杂结构,那这个代码的时间复杂度就都是O(1):


上述代码在执行的时候,它消耗的时候并不随着某个变量的增长而增长,那么无论这类代码有多长,即使有几万几十万行,都可以用O(1)来表示它的时间复杂度。

2.对数阶O(log2n)

设2的t次方等于n,看需要乘多少个2,i才能等于n,故时间复杂度为O(log2n)

3.线性阶O(n)

这段代码,for循环里面的代码会执行n遍,因此它消耗的时间是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这类代码都可以用O(n)来表示它的时间复杂度

4.线性对数阶O(nlogN)

线性对数阶O(nlogN) 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将时间复杂度为O(logn)的代码循环N遍的话,那么它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n * O(logN),也就是O(nlogN)

5.平方阶O(n²)

平方阶O(n²) 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把 O(n) 的代码再嵌套循环一遍,它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²),这段代码其实就是嵌套了2层n循环,它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 * n),即 O(n²) 如果将其中一层循环的n改成m,那它的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 O(m * n)

平均时间复杂度与最坏时间复杂度

  •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指所有可能的输入实例均以等概率出现的情况下,该算法的运行时间。
  •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称最坏时间复杂度。一般讨论的时间复杂度均是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 这样做的原因是: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算法在任何输入实例上运行时间的界限,这就保证了算法的运行时间不会比最坏情况更长。
  • 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时间复杂度是否一致,和算法有关(如图:)。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 类似于时间复杂度的讨论,一个算法的空间复杂度(Space Complexity)定义为该算法所耗费的存储空间,它也是问题规模n的函数。
  • 空间复杂度(Space Complexity)是对一个算法在运行过程中临时占用存储空间大小的量度。有的算法需要占用的临时工作单元数与解决问题的规模n有关,它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当n较大时,将占用较多的存储单元,例如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算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 在做算法分析时,主要讨论的是时间复杂度。从用户使用体验上看,更看重的程序执行的速度。一些缓存产品(redis, memcache)和算法(基数排序)本质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二、多种排序方法

2.1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

  • 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移向后部,就象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上冒。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for(int i =0 ; iarr[j+1]) {
                  int temp = 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
          }    
      }
    }
    
  • 选择排序(Select Sorting)也属于内部排序法,是从欲排序的数据中,按指定的规则选出某一元素,再依规定交换位置后达到排序的目的。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data){
      //数组长度
      int len=data.length;
      for(int i=0; i 0 ) {
                  position=j;
              }//endif
          }//endfor
          //交换最小数data[position]和第i位数的位置
          Comparable temp=data[i];
          data[i]=data[position];
          data[position]=temp;
      }//endfor
    }
    

这两个相信大家大学应该都学过,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2.2插入排序

  •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把n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开始时有序表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n-1个元素,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把它的排序码依次与有序表元素的排序码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使之成为新的有序表。
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5,6,3,9,1,4};

 for(int i = 1;i=0 && value < arr[index]) {
         arr[index+1] = arr[index];
         index--;
     }
     arr[index+1] = value;
  }
 
 for(int i = 0;i

2.3希尔排序

  • 我们看简单的插入排序可能存在的问题.
    数组 arr = {2,3,4,5,6,1} 这时需要插入的数 1(最小), 这样的过程是:
    {2,3,4,5,6,6}
    {2,3,4,5,5,6}
    {2,3,4,4,5,6}
    {2,3,3,4,5,6}
    {2,2,3,4,5,6}
    {1,2,3,4,5,6}
    结论: 当需要插入的数是较小的数时,后移的次数明显增多,对效率有影响,所以我们引入了希尔排序,是插入排序的优化版本。

  • 希尔排序是希尔(Donald Shell)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希尔排序也是一种插入排序,它是简单插入排序经过改进之后的一个更高效的版本,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

  • 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 交换式代码(非插入式改进,性能低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8,9,1,7,2,3,5,4,6,0};
 int temp = 0;
 for(int gap = arr.length/2;gap>0;gap = gap/2) {
     for(int i = gap;i=0;j -= gap) {
             if(arr[j]>arr[j+gap]) {
                 temp = arr[j];
                 arr[j] = arr[j+gap];
                 arr[j+gap] = temp;
             }          
         }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 移位式代码(性能比交换式好,是插入式的优化版本):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8,9,1,7,2,3,5,4,6,0};
 //下面的代码和插入法相似
 for(int gap = arr.length/2;gap>0;gap = gap/2) {
     for(int i = gap;i=0 && temp < arr[index]) {
             arr[index+gap] = arr[index];
             index -= gap;
         }
      arr[index+gap] = temp;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2.4快速排序法

  •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基本思路:

(1)首先设定一个分界值,通过该分界值将数组分成左右两部分。

(2)将大于或等于分界值的数据集中到数组右边,小于分界值的数据集中到数组的左边。此时,左边部分中各元素都小于或等于分界值,而右边部分中各元素都大于或等于分界值。 [2]

(3)然后,左边和右边的数据可以独立排序。对于左侧的数组数据,又可以取一个分界值,将该部分数据分成左右两部分,同样在左边放置较小值,右边放置较大值。右侧的数组数据也可以做类似处理。 [2]

(4)重复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递归定义。通过递归将左侧部分排好序后,再递归排好右侧部分的顺序。当左、右两个部分各数据排序完成后,整个数组的排序也就完成了。

  •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qsort(int arr[],int left,int right) {        
      int pivot = arr[left];        
      int l = left;        
      int r = right;        
      while (lpivot)) {                
              r--;            
          }            
          while ((lleft) arr=qsort(arr,left,l-1);        
      if (r+1

2.5归并排序法

  • 归并排序(MERGE-SORT)是利用归并的思想实现的排序方法,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divide-and-conquer)策略(分治法将问题分(divide)成一些小的问题然后递归求解,而治(conquer)的阶段则将分的阶段得到的各答案"修补"在一起,即分而治之)。
  • 再来看看治阶段,我们需要将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比如上图中的最后一次合并,要将[4,5,7,8]和[1,2,3,6]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为最终序列[1,2,3,4,5,6,7,8],来看下实现步骤:


  •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int[] temp) {
     if(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2;
       mergeSort(arr,left,mid,temp);
       mergeSort(arr,mid+1,right,temp);
       merge(arr,left,mid,right,temp);
     }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int left,int mid,int right,int[] temp) {
     int l = left;
     int m = mid + 1;
     int t = 0;
     while(l <= mid && m <= right) {
         if(arr[l] <= arr[m]) {
         temp[t] = arr[l];
         l++;
         t++;
     }else {
         temp[t] = arr[m];
         m++;
         t++;
     }
     }
    
     while(l <= mid) {
         temp[t] = arr[l];
         l++;
         t++;
     }
     while(m <= right) {
         temp[t] = arr[m];
         m++;
         t++;
     }
     t = 0;
     int tempLeft = left;
     while(tempLeft <= right) {
         arr[tempLeft] = temp[t];
         tempLeft++;
         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new int[] { 9, 8, 7, 6, 5, 4, 3, 2, 10 };
        int[] temp = new int[arr.length];
         mergeSort(arr, 0, arr.length - 1,temp);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2.6基数排序法

  • 基数排序是1887年赫尔曼·何乐礼发明的。它是这样实现的: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
  • 基数排序(radix sort)属于“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又称“桶子法”(bucket sort)或bin sort,顾名思义,它是通过键值的各个位的值,将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达到排序的作用。
  • 基数排序法是属于稳定性的排序,基数排序法的是效率高的稳定性排序法,基数排序(Radix Sort)是桶排序的扩展。
  • 有负数的数组,我们不用基数排序来进行排序, 如果要支持负数,参考: https://code.i-harness.com/zh-CN/q/e98fa9
  •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8,3,6,9,2,19,45500,5,7};
          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
          int max = arr[0];       
          for(int i = 1;i < arr.length;i++) {
              if(arr[i] > max) {
                  max = arr[i];                   
              }
          }
          int len = (max + " ").length();   
          
          int l = 1;
          int[][] temp = new int[10][arr.length];
          int[] tempNum = new int[10];
          int a = 1;
          while(l <= len) {
              for(int i = 0;i < arr.length;i++) {         
                   int n = arr[i]/a%10;
                   temp[n][tempNum[n]] = arr[i];
                   tempNum[n]++;                                   
              }
              l++;
              a = a * 10;
          
              int index = 0;
              for(int i = 0;i < tempNum.length;i++) {
                  if(tempNum[i] != 0) {
                      for(int j = 0;j < tempNum[i];j++) {
                          arr[index++] = temp[i][j];
                      }
                      tempNum[i] = 0;
                  }
              }
    
              }                           
      }
    

三、各排序方法的比较

  • 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 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a可能会出现在b的后面;
  • 内排序:所有排序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
  • 外排序:由于数据太大,因此把数据放在磁盘中,而排序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行;
  • 时间复杂度: 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 空间复杂度:运行完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的大小。
  • n: 数据规模
  • k: “桶”的个数
  • In-place: 不占用额外内存
  • Out-place: 占用额外内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排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