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情绪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我们误以为自己能够控制它,但却常常失控,这并不全是我们能力的问题,《交流的密码:人人都是矛盾的组合体》中有详细的分析,但我们又希望帮助孩子引导自己的情绪。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上节课我们提到:积极的价值观是不能被强加的,孩子只能通过模仿家人克服困难的过程,通过模仿去克服困难,并且将这种感觉内化于心,然后实现自己的成长。
培养孩子积极的价值观,不可避免的又要谈到情绪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1)应对情绪的常见错误模式;(2)情绪如河流,疏导更管用;(3)应对情绪的两条建议。
(1)应对情绪的常见错误模式:
面对孩子负面的情绪,我们通常的方法是否定、美化、压制。
否定、美化。举个例子,对于哥哥说恨弟弟这件事情,妈妈可能会说,你不恨你的弟弟——这是否定;在我们家里只有爱没有恨——这是美化。
压制是怎样的,我们再接着上面的例子来说,你怎么能恨你弟弟呢!你再那样,当心我教训你。
这些方式,是对孩子正常情绪的视而不见,或者试图将他们负面的情绪压下去,然后人为的塞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品质。于是我们就以为孩子就此拥有了这些美好的品质,可我们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容易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向孩子强调:要勇敢一些、要自信一点,但孩子不会因为我们的这些空洞的鼓励,真的能变勇敢或变自信,我们的这些努力好像对孩子并不管用。
因为这些都是非常抽象的东西,真正用语言解释起来也是非常难理解的,只能通过行动告诉孩子,这是勇敢,那是自信。而只有通过家人的言传身教才能让孩子与良好的品质结缘,这个观点,我们在上节课中也提到过了。
(2)情绪如河流,疏导更管用:
心理学家们很爱用河流来比喻我们的情绪,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河流的形态,有舒缓的、湍急的,也有淤积拧巴、一泻千里的。
河流的形象确实很符合我们的情绪,但其中透露的基本意思是,情绪这个东西,拦是拦不住的,而试图拦住它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比如,我们以为控制住了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的毛病,结果发现,这小家伙又开始变得马马虎虎;
当我们或声色俱厉,或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要认真些时,孩子可能干脆就给你撂挑子,不干了;
而当我们真的逼的他很急迫的时候,极端情况下孩子又会出现自残的情况!
现在因为成绩不好而自杀的孩子可不在少数!
生活中,孩子总会想出很多方式来报复父母,那怕自己付出一点代价。
(3)应对情绪的两条建议:
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提出以下两条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条,先顺应孩子的情绪,和他发生连接。
这就如同面对湍急河水要进行疏导一样。
可能有人会说,面对湍急的河水,我们也可以用大坝拦住它,河流在遇到大坝时也会变得平静。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只是很多家长,误把对孩子情绪的压制,当成了抵抗情绪的“大坝”,但真正的大坝是不会对“情绪洪流”进行主动反击的,它们只会用自己的身体去拥抱这股“洪流”, 或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泄洪分流;作为家长我们是否能够像大坝一样容纳孩子的坏情绪——包容却不反击,并且适时的泄洪。
我们多数是做不到的,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坏情绪,也许能够克制一会儿,但是很容易就会被打碎,更不要说去容纳孩子的坏情绪了,所以多数人只能是在这股洪流来临的时候,选择泄洪,将洪流疏导出去,就如同引导孩子的坏情绪一样,而不是让它们积压在自己本不够牢固的“情绪大坝”中。
然后才能和这股洪流建立起连接,连接建立起来后,才能和孩子进行情绪上的沟通。
那么第二条就是,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
基本准则是,不要就孩子的人格去做评价——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去评价他人的人格,因为那是上帝的视角,更何况对于一直处于剧烈变化中的孩子。
作为凡人,我们只能就事论事。
具体方法是:(1)我们可以采用肯定的预期,以第一人称将自己的问题或者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因为第二人称常常带有指责的味道;(2)我们需要提醒孩子现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3)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记得向孩子坦诚自己的情绪。
我们举个例子:
小龙在学校被欺负了,同学嘲笑并且推搡了他。他很不高兴的回到家里,当和妈妈述说这一切时,妈妈并没有去和他分析为什么同学会这么做,而是承认了孩子难过的情绪。
“你一定非常生气!”“恩!”“前一段时间你们玩的还很好!”
“是的,我们有时就会发生一些冲突。”
你看,妈妈这里就是采用了顺应孩子的情绪,然后指出问题曾经好的一面,也就是说现在的不好只是暂时的。这样的对话就帮助孩子看清了事情的本质,至于自己的情绪,在看清问题的本质后,自动就会好转。
关于引导孩子情绪的问题,你还可以结合《交流的密码:正视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行为》一起学习。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我们采用河流及大坝的比喻,来描述我们的情绪以及我们应对孩子情绪的方式,目的是想让你能够更清晰的理解孩子的情绪,能够在他的这股“情绪洪流”来临的时候,及时进行分流泄洪,至于如何泄洪,我们给出了三个办法:(1)采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情绪及现象;(2)告诉孩子问题只是暂时的;(3)坦诚自己的情绪。
希望你今天有收获,我们下节课见。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https://www.toutiao.com/c/user/64121303883/#mid=1598244505380877)
文中漫画均得到作者汐沥的授权,再次表示感谢!
让我们随着这只特立独行的猫,进行一次自我成长之旅。
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请看《开篇:为什么要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