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21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


意志力只是一个神话

采铜认为能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来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我的所有付出,赐予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如果对一件事的了解不深、不透,总是浅尝辄止,那自然体会不到这件事的妙处,也自然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在你还么有深入了解一件事情之前,你对它的判断很可能会差得十万八千里。急于求成心态,常识我们浅尝辄止或者妄加评判,消耗了我们原本就不多的耐心,使我们离“真正的”兴趣越来越远。



因为努力而热爱

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宁可傻一点、笨一点,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又富有挑战的事,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二是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是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三是增加互动,变单向的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

采铜介绍了作家冯唐的读史经验:读的时候假象自己就是那一朝代的皇帝,只要书中大臣在殿上上奏的内容就停下来,遮住书页。想想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然后再和书上的记述相对照。这种互动性的阅读把被动、单向的知识接收变成了主动的思考训练和技能训练。



把被动的事变成主动

自我决定论: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人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其中自主性非常关键,自主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出兴趣。

不同的领域自主程度天差地别 。电脑极客是自主程度最高的工种,对此有著名黑客说“遇到的挑战越大,获得的快感也越强。”在师徒传习的领域,自主的空间非常小,但徒弟仍旧可以保留独立思考的权利 。

阻碍我们自主探索的一个障碍是,我们把一些过来人似是而非的经验当作教条,束缚住了手脚。在学习别人的同时,要懂得自己去琢磨。

所以做一件事,先不问兴趣,而是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的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的主动,那么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远了。



简溪读书笔记:                       

  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在这期我写我心里,今天是第九天了。最开始我一直在写读书笔记,周五放假那天忘记把《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带回家了。于是就写自己的感受,连着写了四天。每天我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写着,为了打磨好文字,我放弃了锻炼得时间。有时候真的很想给花说,“我今天不想写,放假一天。”但看到潘花匠一个宝妈,无论多晚都要完成作业得时候,我就放弃这个想法,老老实实坐在电脑桌前写字。

昨天我发了《我的老师傅》一文到朋友圈。原本是想借此文,给我曾经的老师傅送祝福的,但未料到反响却出乎意料的好。亲人朋友同事,以及很多不曾有过多交谈的朋友,甚至一面之缘的老师,纷纷小窗微我或留言评价。早上坐车上班,同事又就这篇文章进行了一番评价,引发他们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于是今早试着向的散文专栏投稿,也很顺利入选了,还有编辑发私信约稿。

回顾写作十余年来,虽然也有过报刊发表,但由于我的懒惰,和阅读的贫乏,还是限制我在写作上的精进,写作也变成了心血来潮的事。

在“我写我心”里,有九位书友和我一起写,他律逼迫着我,写出了几篇还算像样的作业。正如采铜所说,“把被动的事变成主动”,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这段时间天天跟文字较真,走路吃饭甚至睡觉,整个人都泡在文字里,似乎对文章,甚至人生又有了更多的悟解。

这种悟解也不断激励着我,告诉自己,继续前进,虽然前途未知,但依然勇往直前。

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