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关于固执的故事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姓黄,个子很高,眉中间有颗痣,是个略显富态的女子。她是小学特级教师,虽然说话总是柔声柔气的,但是对我们十分严格。比如,如果下节课是数学课,她要求我们必须在预备铃响之前就在座位上坐好,并且要把课本、笔、草稿纸等准备好,以便她一进来就可以开始上课。身为小学数学老师,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数字,然而对于数字2,她有种莫名的固执。她不允许我们念“liǎng ”,因为她说这是口语上的表达,正规的读音应该是“èr”。而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无论生活中还是之前的数学老师读的都是“liǎng ”,我们也有样学样。现在突然有老师说,你们之前读的是不规范的,要改过来,我们难免不习惯,所以时常还会下意识地按着习惯读。终于有一次,她爆发了,十分严肃地跟我们说,以后不许再念“liǎng”,至少不许在她的数学课上这么读。

高中的数学老师是一个矮个子男人,善于幽默地自嘲,也乐于调侃旁人。他会向我们展示他乐观的一面,并希望能把自己的好心情传递给我们。同时也会向我们抱怨生活中的种种琐事:领导的不合理要求,生二胎的压力,老婆不让自己打球了等等。这样真实的他,再加上不俗的教学素养,与我们的关系格外火热。在学对数函数的第一节课上,他特地强调,对数符号不读英语的[lɒɡ],数学上没有这种读法。他随手写了一个对数函数:㏒₂3,以此为例解释道,这个读作以2为底3的对数,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我们都嫌麻烦,私底下还是用简单的那种读法。但他不同,丝毫不觉得麻烦,从开始教我们对数,一直到高中毕业,从来用的都是更加麻烦却正规的读法,以身作则。而且我也愿意相信之前的教学他也是这么读的。有一次他口误读成了简便读法,说出口后立刻自嘲,我怎么也读成这样了。摇了摇头,脸色有些难看,仿佛在生自己的气。他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

两位老师都是很优秀的老师,他们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更体现在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考试不会考某个数字或者某个函数怎么读,但是他们的职业素养带来的责任感,不允许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学生犯这种十分低级的错误,所以他们会一次次地纠正,会因为自己的口误而感到自责。他们的固执来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反之,也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成为他们优秀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个关于固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