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你绕开“神医神药”的坑

写在前面
和很多小伙伴结缘都是因为英语,其实我的本专业是一名医院药师。今天就回归本职,聊一聊关于药品的话题。

继莎普爱思之后,又一个“神药”鸿茅药酒跌下神坛。

“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
“肾虚腰酸鸿茅酒,每天两口病喝走。”

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加上名人效应,让这些药在短时间内就深入人心。

在广告中,郎平向观众们推荐:“治白内障,选对药,选好药,选莎普爱思。”


陈宝国代言的鸿茅药酒广告,有情节有故事,“腰疼,腿疼,疼!喝鸿茅药酒;风湿痛,关节痛,痛!喝鸿茅药酒;尿频起夜,肾虚腰酸,虚!喝鸿茅药酒。”

在一些电视剧中鸿茅药酒也巧妙的植入其中,常常和食品一起被摆在餐桌上。

据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莎普爱思营业收入7.54亿元,鸿茅药酒营业收入16.3亿元。

红火的销售额,热闹的广告语,却无法掩盖它们虚假宣传的真相。在过去的六年内,莎普爱思因违法发布被曝光350次。鸿茅药酒在十年内被江苏、辽宁、浙江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对于普通患者,我们要如何辨别才能避免掉入这些“神医神药”的坑呢?

1.学会区分药品、保健品

药品具有治疗作用,而保健品可以改进人体的环境,用于特殊人群的预防保健,但并不能替代药品的治疗作用。

从外包装上看,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其中化学药品使用的字母为“H”,中药使用的字母为“Z”等。

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在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上方印有天蓝色的“蓝帽子”标识。

鸿茅药酒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5020795”,是国家批准的甲类非处方药品,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鸿茅药酒作为药物,在服用时应注意用量、适用症和禁忌人群。而“每天两口,把病喝走”,“每天两口,健康长寿”等广告语,使鸿茅药酒更接近一种保健用品,模糊了药品属性。

把药品当保健品,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药物过量等一系列危害,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反之,把保健品当药品会耽误治疗,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2.学会辨别”神医“与真正的医生

前几年有一位叫张悟本的“名医”非常活跃。他自称是“中医食疗第一人”,著有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他在书中和电视节目上大肆宣传“绿豆治百病大法”,引发群众强烈追捧,甚至导致市场绿豆价格大幅上涨。

张悟本把自己包装成“教授”、“神医”,“京城最贵中医”,“出生于四代中医世家,6岁开始随父学医,食疗临床经验二十余载”,这一系列的履历头衔经查都是子虚乌有。

在张悟本被查之后,江湖上又有“四大名医”浮出水面。

四大江湖神医

他们混迹于各大电视台,每个人都顶着多个头衔,“老院长”、“xx创始人”、”留美博士“、“xx委员会委员”、“xx第x代传人”…… 手里都掌握着各种“神奇的疗法”,“效果显著的神药”。

在这些“神医”口中,用了他们的药“全身疾病都能好”,“不用胰岛素,不吃降糖药,就能调理糖尿病”,“百病不缠身”。

还有其他类型活跃在各种广告中的“神医”来头也都不小。他们敢拍着胸脯保证“如果没效就没脸见列祖列宗”,“人在做天在看,一个周期要是见不了效,我把姓改了随你的姓。”

在国家的严厉打击下,这些“神医”的身份被揭露。他们不过是被生产商和广告公司花钱雇来的演员,有专门的话术剧本。

经受不住广告的狂轰滥炸,很多观众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或像是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纷纷主动送钱上门。

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哪怕身边没有亲戚朋友是医生,也或多或少和医院医生打过交道。回想一下我们接触过的真医生,有几个会像电视里的“神医”那样吹嘘疗效奇特,难道是因为他们的水平真的就不行?

每一位医生药师都经过了严格的正规院校学习,岗位培训,多年的工作学习经历让他们对患者对医学抱有深深的敬畏心。越是高年资的医生对待病患越是慎重,不会满口胡言随便承诺。你问医生“能不能治?有多大把握?” 医生往往不会给你简单明确的答案。他们会给你列举很多情况,任何一个条件都会对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同影响。

以我从小在医生堆里长大的经验,医生群体是最不会吹牛的一群人。他们更加的谨慎更加的谦虚,甚至有时到了胆小的地步。这应该就是“懂得越多越觉得无知”吧。

3.不要擅自盲目用药

在我们出现症状需要用药时,首先要咨询医生,并且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的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

这几天一则有关”27岁研究生误吃感冒药死亡“的新闻在网络引起热议。

小张在生病后,自行服用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认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在出现严重反应后也没有及时就医,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小张混吃的几种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种成分广泛应用在常见的感冒药中。每种药的说明书都有明确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切不可自己随意加量混用,导致用药过量或者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一旦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咨询医生,否则小病也会酿成大错。

自古以来,健康长寿都是人们的追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更加注重养生保健,“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已经是大家的普遍共识。

如果我们都能多了解一些医学常识,增强辨别能力,就不会被虚假广告蒙蔽,不会听信“神医神药”的蛊惑,才能真正的去追求健康,享受美好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招教你绕开“神医神药”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