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道:打铁,看火侯,打渔,识水性,当官的,同样也要懂官性。
古时当官,那真是很有讲究的,是要深谙官道,不然,就像红楼梦中的小沙弥对贾雨村讲的,如果不懂这些,你咋能做官长久,说不定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个小沙弥对贾雨村灌输的就是“为官之道”。
应该说贾雨村做了两次官,第一次做官,把官做丢了,猜想就是不识官性。轻狂、傲慢、自以为是。
且看书中第一回他做的几首诗。第一首: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第二首两句: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三首: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性仰头看。
不可否认,诗写得有气势,有才情,但其野心,其傲气也流露其间。
当官凭才气,凭壮志,不一定能做好官,古时有很多名人,岳飞、李白、杜甫、陶渊明等太多太多才华横溢,人品俱佳的人都没有“做好官”,其原因多半也是因为傲才恃物,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奴颜卑膝不是好官,但能做官。做官,与能不能做下去,是两个概念,起初做官与尔后做官又是两个概念。
尤其是那种封建制度下的仕途之路,刚考取功名的举子,起初都有为民做主,效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的美好想法,可做来做去,就变了,老于世故,变的圆滑,狡猾,虚伪,贪婪,“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讲的就是把官做稳了,即使你不贪财,也有花不完的银子。“做稳”就是一门学问。试想有几个“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
为什么会变呢?红楼梦里通过贾雨村两次做官,通过这个小人物从单纯到复杂,到老于世故的演变,告诉了我们这点。
他第一次雄飞正举后,估计是一时的猖狂,轻浮,得罪了一些达官贵人,被参革职。后来借担风袖月,游历山水之言,寻找出山的机会,通过第一次的仕途失败,他可能总结出了,要做官:
第一要有靠山,有后台!
首先他把目光瞄准了当朝钦点的巡盐御史林如海。
“因闻得林如海为小女黛玉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处”。仅仅只作安身之处吗?如果是安身之处,就谈不上“谋”了。曹雪芹的写作手段多以伏笔,隐喻见长,这个“谋”,就很能说明问题,当朝钦点的盐政,是何等威风荣耀,贾雨村能不知晓吗?他只所以“谋”到林如海家里做西宾,就是为他以后做官做准备。当朝盐政老爷林如海很可能就是他的大贵人,后来也的确如他所愿。
二,要有护身符!
因黛玉年幼丧母,外祖母派人来接,雨村就适时抓住机会承当了送女学生进京大任,同时林如海也把他推荐给自己的舅弟当朝五品要员-贾政,最重要的是贾政有一个服侍在皇上身边的女儿-元妃,于是贾雨村有了再次为官的机会。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呆霸王薛蟠逼抢民女,打死冯公子之事。这时候,难题来了,面对一张护官符,他才知道自己过去为什么没有把官做好的原因,因为他不懂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犯事的薛蟠就是对贾雨村有提携之恩的大恩人贾政的姨侄子,他的正室就是薛蟠的亲姨妈,而且这四家皆连有亲,捉谁去?
这样一张护官符,画出了上层社会官官相护,盘根错节的为官丑图,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不懂得这个利害关系,咋能把官做长了?说实话,雨村当时还真不懂,如果不是巧遇葫芦庙的老熟人-小沙弥,他这次准把官又做丢了,不但丢官,连性命都不保又未可知。
雨村也不是迂腐之人,那么聪明透顶的人岂有不懂之理。明白了这些“网”的厉害关系后,他很快适应了这种“环境的生存。可以说,他第二次做官很成功。
第三,当官要会变通!
贾雨村不但处理好了这场“棘手的人命官司,博得了贾府的欢喜,而且后来还用“变通”的手段,说变通,实为狡诈,弄来了石呆子的扇子,了却了贾家大老爷贾赦的“相思之苦”。
他先是紧随贾家,攀附这个大树,一路高升,贾家出事后,立马和贾家撇清关系,附和忠顺王爷,成了忠顺王爷的一条狗。据说,贾家被抄,也有贾雨村落井下石,暗中使绊子的“功劳。”要不,在评论贾雨村的时候,脂砚斋批语里怎么常有奸人、奸雄之类的字眼出现?
有红学家说,贾府的大观园有可能后来成了贾雨村的府邸。这就是红楼梦中开篇甑士隐所解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曹雪芹不爱做官,他常把做官的人,讲仕途经济的人,譬如雨村之流比喻“国贼禄蠹",但他很懂为官之道,知道这些做官人的所作所为,不知过去做官是否真有护官符,他在小说红楼梦造出一张护官符来,真可谓是嘲尽官场之黑暗,庇护关系之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