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带给我们深层思考:生活、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01

郑成功和吴三桂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因为他们的个人立场连累老父和一些其他的家族成员被杀。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率领家族成员向清朝投降后,郑成功却拒不降清,清朝以为他们父子俩是在“唱双簧”,最终看着郑成功不可能投降后,诛杀了郑芝龙和郑家其他的家族成员。

为了自己的立场,竟然不顾父亲以及家人的生命,这样的选择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需要从郑成功的经历说起。

02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而且还是郑芝龙最喜欢的儿子。

郑芝龙是一个“海盗”,一个商人,他没有读过什么书,就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这就好像一个心理学名词“偿还心理”:自己缺什么就希望在下一辈身上补什么。

这跟现在一些家长的反应是一样的,大家如果有留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越是学历低的家长越希望孩子能取得高等学府的通知书,对孩子的学业往往是“重视”到了比天还大的地步。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我的学历低,我家的孩子必须取得高学历?”至于孩子是不会那块料和孩子的兴趣爱好,根本就没考虑。

我想,郑芝龙当时应该也是这样的望子心切,望子成龙。

郑成功七岁的时候,被送去了南京国子监,当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也是郑成功的老师,尽管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

但郑成功入国子监的时候,钱谦益当时50多岁,是在朝廷受到魏忠贤的排挤而退居二线的朝之重臣,也是东林党人所倚重和寄托重望的对象。

还有人分析,郑芝龙是想扩大自己的商界帝国,郑家人进入官场以后,可以做到政商合一,祖辈相传。

跟着国子监的大儒们学习,再加上郑成功也是学习的这块料,他的学业没有令郑芝龙失望。

后来,郑成功见到了隆武帝,隆武帝看着一表人才的郑成功感慨道:“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并赐郑成功“朱”姓,可以说郑成功受到了当时皇家能给予的最高和最大的荣誉。

这也是郑成功被后世人称为“国姓爷”的原因。

皇帝的器重,大儒们的教育,让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植根于内心。

到此,我们就可以理解郑成功为什么在父亲降清以后,他可以铁面无私地给父亲说:

“子尝闻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

郑成功多么希望能在明朝出人头地。

03

这和吴三桂当时拒绝了舅舅的“降清”邀请一样,吴三桂也和郑成功一样,长得一表人才,只是吴三桂的读书没有郑成功成功,他说不出什么大的道理来。

但是,他16岁时,从被皇太极四万清兵包围了父亲吴襄几百人的队伍之中,把父亲救了出来后,吴三桂一战成名。

吴三桂也成了明朝孝子的代名词,仕途也一路高升。

吴三桂所有的荣誉都是明朝给的,他希望在明朝可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美好人生愿望。

没有受过优质教育的吴三桂尚且如此,何况郑成功呢?

尽管郑成功没有达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地步,但是他也是文武全才且受朝廷器重之才。

在大明朝还不见得一定会失败的时候,不管是从道德,还是从自身的能力来上来说,郑成功都是不能接受投降的。

所以,当事实发生了变化,1646年,龙武帝绝食而亡后,郑成功还是抗清的中坚力量。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这本书中,国学大师南怀瑾解释了「名闻十方」的意思。

名闻十方,就是名声远播,世人都求名和利。所以说「名利本为浮世重,世间能有几人抛?」

名利、荣誉、皇帝的器重、道德对郑成功来说,哪一样没有沉甸甸的分量?

04

除了这些约束外,郑成功这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最后反清复明失败的原因还有他人性中的一些弱点。

之所以要把这点也说一下,是因为我感觉这些人性的弱点,在咱们大部分人身上也都有体现,我们不管是读哪个人物?还是说读哪段历史?只有说能学到一些引以为鉴的东西,那才是真正地做到了读书为我所用。

后世有对郑成功的评论,有的说很残暴,有的说很仁慈。

其实不管是残暴还是仁慈,只要放在人性的角度上来说,也就容易理解了。

说郑成功残暴的基本上是说郑成功制造了“鸥汀惨案”。

《潮州府志》上记载,鸥汀寨里面的人无一生还,死者达六万之余。

清代学者夏琳所著的《闽海纪要》以及郑成功的幕僚杨英所著的《从征实录》中对这桩惨案的原因都有说明:

“鸥汀贝侍其土城坚固,聚众剽掠,海上商船多被擒截,抽肠刳腹,残酷非常。”

鸥汀的长官仗着自己的城墙坚固,经常对一些商船进行截获,其中,截获了商船上的人以后,手段还非常残酷,有的被抽肠刮腹。

郑成功的这支抗清复明的船只也难以幸免。

遇到这样的事情,郑成功的愤怒可想而知:“我在这里保家卫国,你们干的这叫什么事?”

当然,如果郑成功可以对鸥汀寨的寨主施以重罚,而对老百姓加以安抚的话,他的光辉形象就更加地熠熠生辉了。

或许这是郑成功身上的不足,也是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更值得我们用来借鉴的地方,什么时候都需要冷静,什么时候也需要用理性战胜感性的情绪。

除了鸥汀惨案,郑成功在1650年征战潮州的记载也不光彩,说当时郑成功给出出战的理由是说潮州的首领郝尚久的立场“不清不明”。

但据《清史稿》和《揭阳县志》记载,郝尚久曾经在粤东阻击过郑成功的下属郑鸿逵和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施琅,也曾经拒绝过郑成功的合作,潮州之役出于泄私愤。

说郑成功的仁义的大部分是说郑成功在反清复明的路上,在自己一路势如破竹的情况下,对南京城围而不战。

对于这个围而不战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郑成功是想当仁义之师,不希望南京守城将领的家人被杀,有人说,郑成功是因为轻敌。

读到这里的时候,说郑成功是轻敌还是仁义,我都赞同,只是我还想补充一句,在自己能感觉自我良好的时候,在自己感觉胜利在望的时候,有谁愿意对跟自己无冤无仇的人下杀手?

在能当好人的时候,谁不愿意当好人呀?您说是吧?

05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郑成功延误了和李定国的合盟之约。

1654年,郑成功在七八月份收到多封李定国请求两军合兵的信件,且嘱咐郑成功最晚十月就得派兵过去,到时候双方兵力可以达到30万之众,与清廷抗衡的时候,可以占据兵力上的优势。

可郑成功十二月才派部下过去。

有人分析说郑成功之所以故意拖延时间。是害怕一旦与李定国联盟北伐成功,深得永历帝信任的李定国必定与自己平分功劳,郑成功不想有人与自己把功劳平分。

史学家顾诚在《南明史》中是这样评价郑成功的:

“郑成功的理想是做一只‘纵横而所知’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

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我们来看一下郑成功为什么要做一只自由自在的凤凰。

从七岁开始就读书的郑成功不可能不了解历史,对明朝的历史他就更加了解了。

隆武帝去世后,隆武帝的弟弟在广州称帝,史称绍武帝,郑成功是邵武帝的拥护者。

但与此同时,明神宗之孙在肇庆称帝,就是永历帝,而李定国是永历帝的拥护者。

尽管绍武帝被俘以身殉国后,郑成功也发誓,效忠永历帝,但郑成功,不得不想一下,一旦得到天下后,永历帝会不会找自己算账?何况自己的父亲已经投降了清朝,到时候随便一个理由,都可以让自己百口莫辩。

因为明朝的历史摆在郑成功的眼前。

1449年,瓦刺首领也先来犯,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后被俘,也先的军队直逼京师。

在这关键时刻,大臣于谦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且阻止、率领京师军队打败了也先。

后来,朱祁镇被放,回来以后又做了皇帝,于谦这位为明朝帝国出力最多的人,因为拥护过另外一个皇帝而被明英宗朱祁镇找了个理由处死。

我想这才是郑成功不要做一个槛阱中的虎豹,而可以被人任意宰割的原因,也是郑成功故意延迟与李定国汇兵的原因吧。

因为“二心”是所有作为皇帝和作为臣子都最忌惮的存在。

公元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攻灭北汉,还收了北汉名将杨业。

杨业在宋朝带兵打仗经常以少胜多,而且还英勇无畏,获得了“杨无敌”的称号,深得宋太宗的器重。

986年,宋太宗派出东,中,西三路大军攻打辽国,当主力部队的东路军吃了一个大亏后,宋太宗不敢再战,下令撤军。

撤军的时候,宋太宗为了笼络民心,命令西路军带上已经被收服的四州的百姓,杨业考虑到在战争中转移较多的老百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就说:

敌人现在强大,应该暂时避开他们,不如先假装攻打应州,引诱敌军前来应战,然后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将百姓转移到南方

杨业的主意可以说是很好的,可他的监军王侁讽刺杨烨道:

将军号称无敌,现在带着精兵良将,怯懦不前,难道是对陛下有二心?

无奈之下,杨业只好表示的忠心,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帅兵出战,不幸被俘,绝食三天而死。

这也是我们都熟知的精忠报国的杨家将故事的最早源头来源。

这时,郑成功曾经的老师钱谦益,也对郑成功的抗清复明给予了莫大的财力支持。

但如果钱谦益在清朝得到的不是一个闲职,自己想要的,他还会愤而辞官回家吗?还会站到反清阵营吗?

综上所述,我想,郑成功要决定的每一步,都不能不想到自己的将来。

所以他错过了与李定国惠兵的大好时机,错过了攻下南京城的有利战机。

06

除了道德和人性的方面,我们最后再来看家人对郑成功的影响.

尽管郑成功说与父亲决裂,但是血浓于水的感情不是说没有就能没有的。

1661年,郑成功的父亲,弟弟和侄儿被朝廷诛杀,1662年,郑成功的儿子与奶妈私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让本来已经痛苦万分的郑成功内心又加上了悲愤之情,悲愤之余,他决定杀了妻子,儿子、乳母和刚出生的孩子。

这个决定让他这让他众叛亲离,最后,在痛苦、悲愤和希望的交织中,结束了年仅39岁的生命。

张宏杰在《大明朝的七张面孔中》说道:

”封建的伦理道德有它天生的缺陷……他要求每个人都通过自我克制,屈从于僵硬的道德教条……他没有为人的自然本性中丑恶的和软弱的一面留下弹性空间,不承认人的平庸和趋利避害的本能……它只有最高标准,而没有最低标准……”

除了道德标准还得考虑人性。

人心有善恶,行动有对错,事无尽至,人无完人。

如何看待每一段历史,如何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和借鉴,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带给我们深层思考:生活、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